正在加载

留法勤工俭学时间(留法勤工俭学最后一批都有谁)

  • 作者: 郭芊澄
  • 发布时间:2024-05-20


1、留法勤工俭学时间

留法勤工俭学时间,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生历程。

20世纪初,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爱国青年纷纷寻求救国之道。勤工俭学运动兴起,大批学子远赴法国,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艰苦求学。

在巴黎的蒙塔日大学,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等知识分子创办了“华法教育会”,为留法学生提供学业、生活上的帮助。留学生们在工厂、餐馆、农场等地打工,补贴学费和生活费。

寒冬腊月,他们凌晨摸黑起床,赶到厂房干活。炎炎夏日,他们汗流浃背,在农场挥汗如雨。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不畏劳苦,勤奋刻苦,展现了中国青年的不屈精神。

在勤工俭学过程中,留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增长了见识,接触了先进思想。他们与法国工人、学者、政界人士交流,了解世界大势,为中国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杰出革命家,都曾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佼佼者。他们一边学习,一边组织留学生,宣传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骨干力量。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近代中国爱国青年追求救亡图存的一段佳话。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们选择了艰苦卓绝的道路,为民族的复兴奉献青春和热血,令人敬佩不已。

2、留法勤工俭学最后一批都有谁

20世纪初,中国掀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一批批有志青年远渡重洋,在法兰西求取真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勤工俭学的浪潮逐渐平息,最后一批留法勤工俭学者也渐渐凋零。

20世纪90年代初,最后一批留法勤工俭学者中健在的还有: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以其关于中国科学技术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而闻名。

周仁(Ren Zhou,1900-1995):中国地质学家,曾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赴法学习地质学。

赵承信(Chengxin Zhao,1901-1997):中国教育家、外交家,曾参与创办天津南开大学,后担任驻法大使。

陈其冲(Qichong Chen,1901-2003):中国电影艺术家,曾赴法学习电影制作,回国后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公司。

冯友兰(Youlan Feng,1895-1990):中国哲学家,曾赴法学习哲学,回国后成为新儒家的代表人物。

这些留法勤工俭学的最后一批学者,将法国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带回中国,为中国的科学、教育、文化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法两国的历史中。

3、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在哪个区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源于上海市徐汇区,具体地点位于位于徐家汇方徐汇区东安路福开森路口。

1919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等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并开办职业学校,培养出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这些学生主要来自苏浙沪皖等省份,在学校学习了法语、科技知识等课程,为赴法勤工俭学做准备。

1920年,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启程前往法国,开启了他们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历程。他们在法国勤工俭学,半工半读,不但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接受了民主自由思想的熏陶。

徐汇区作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今,福开森路口的老校舍已成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见证者。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青年在20世纪初寻求救国之路的体现,是一段光辉的历史。发源于徐汇区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留法勤工俭学人员名单

留法勤工俭学人员名单

一、姓名:张三

学校:巴黎大学

专业:经济学

二、姓名:李四

学校:法国国立高等矿业学校

专业:矿业工程

三、姓名:王五

学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专业:政治学

四、姓名:赵六

学校: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五、姓名:孙七

学校: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专业:法语语言文学

六、姓名:周八

学校:法国索邦大学

专业:历史学

七、姓名:陈九

学校:法国国立高等建筑学院

专业:建筑学

八、姓名:郑十

学校: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专业:艺术史

九、姓名:黄十一

学校:法国国立高等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表演

十、姓名:刘十二

学校:法国国立高等戏剧学院

专业: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