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时间(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时间是1906年吗)
- 作者: 李皙颜
- 发布时间:2024-05-22
1、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时间
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于1904年清朝末期。
1904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务纲要》,其中规定:"外国留学生回国后,考试合格者,可任官吏。"此举标志着留学生选官制度的确立。
留学生选官制度的建立,旨在吸收西方知识和技术,提升官吏素质。当时,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亟需改革和人才。留学生被寄予厚望,被视为救国济民的"储才"。
留学生选官制度的实施,对清末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大量留学归国人员进入官场,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改革。
.jpg)
留学生选官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任人唯亲、学用脱节等。随着清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建立,留学生选官制度也逐渐废止,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选官制度。
2、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时间是1906年吗
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于1906年,这一说法不完全正确。
1906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大学堂章程》,其中第六条规定,京师大学堂毕业生可通过考试选官。但这个制度仅限于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并未覆盖所有留学生。
真正意义上的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于1909年。这一年,清政府颁布《考察游学毕业生馆章程》,规定留学生回国后经考试合格,可授予相当于举人或进士的官衔。此制度面向所有取得国外学位的留学生,标志着留学生选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因此,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的时间是1909年,而不是1906年。1906年的规定只是该制度的雏形,1909年才真正完善和确立了留学生选官制度。
3、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时间是哪一年
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于宣统二年(1910年)。
清末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意识到培养近代化人才的重要性,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为了吸纳归国留学生,清政府于宣统二年设立了“留学生选官章程”,规定由外交部每三年组织一次留学生甄选考试,考试合格者可依成绩等级获得不同级别的官职。
留学生选官制度的建立具有以下意义:
吸引和留用归国留学生,为清政府输送近代化人才。
提升留学生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鼓励更多人出国留学。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
留学生选官制度存在一定弊端,例如考试过于注重文科和外语,不利于理工科留学生的选拔。随着清政府的倒台,留学生选官制度也随之废除。
此后,民国政府和新中国政府都曾尝试建立留学生选官机制,但均未长期实行。
4、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时间是多久
留学生选官制度的确定时间为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选拔地方官吏,制定了《大明律·吏律》,其中规定:
"凡留学生,既赴都应试者,与北学诸生例,送吏部候铨。"
这意味着,通过了科举考试的留学生,可以和北京国子监的生员一样,由吏部统一选拔分配官职。
留学生选官制度的设立,为留学生提供了晋升官职的途径,吸引了大量海外学子来华求学。来自朝鲜、日本、琉球等国的留学生纷纷来到北京国子监学习,为明朝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