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出国留学怎么去的(徐志摩留学美国本来想回国从事的行业是)
- 作者: 刘梓豪
- 发布时间:2024-05-23
1、徐志摩出国留学怎么去的
_1.jpg)
徐志摩出国留学的经历十分曲折。他原本计划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但由于父亲的反对而搁浅。1918年,在梁启超的推荐下,他获得官费留学资格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由于北洋政府财政困难,徐志摩的官费无法按时发放,导致他在美国的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筹措学费,他不得不打工兼职,甚至不得不暂停学业。
.jpg)
此时,徐志摩遇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胡适的帮助。胡适当时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知晓徐志摩的困境后,伸出援手,为其提供经济支持和精神鼓励。徐志摩在胡适的帮助下,得以继续完成学业,并于1921年获得硕士学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留学美国期间,徐志摩还前往英国游历。他在剑桥大学旁听课程,并在那里结识了英国著名诗人罗素。罗素对徐志摩的诗歌天赋大为赞赏,并鼓励他继续写作。
1922年,徐志摩学成归国,开启了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他引入西方现代派诗歌理念,创作了大量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成为新月派诗歌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
2、徐志摩留学美国本来想回国从事的行业是
徐志摩留学美国,最初的志向并非从文。他怀揣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进入著名的克拉克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
徐志摩对实业经济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中国要强盛,必须发展实业,振兴经济。他希望通过学习经济学知识,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
留学期间,徐志摩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他与美国现代派诗人埃兹拉·庞德交往甚密,受到其诗歌思想的启发。徐志摩的文学热情被激发,他开始创作诗歌,并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最终,徐志摩的文学梦想战胜了实业救国的志向。他放弃了政治经济学,转而投身文学创作。徐志摩的诗歌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和唯美主义色彩,为中国现代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徐志摩没有如愿从事实业,但他对实业救国的信念从未动摇。在他的诗歌中,时常流露出对民族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关切。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徐志摩始终心系祖国的繁荣昌盛。
3、徐志摩去英国留学改名叫什么
漫步在英格兰的浓雾中,徐志摩踏上了求学之路。为了展现全新的自我,他改名为“云中鹤”,意喻着脱离束缚,展翅高飞。
这个寓意深远的名字源于他最爱的作家泰戈尔。在泰戈尔的诗歌中,“云中鹤”是自由、无拘无束的象征。它可以在广阔的天际翱翔,不受任何限制。徐志摩也希望自己能够像云中鹤一样,不受世俗枷锁的束缚,自由追寻自己的梦想。
在英国留学期间,“云中鹤”的名字伴随他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时光。他广泛游历,探寻异国文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友人。这个名字承载了他在异乡的探索与成长。
归国后,徐志摩仍沿用“云中鹤”的笔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在他的笔下,“云中鹤”不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代表着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不懈追求。
随着岁月的流逝,徐志摩最终舍弃了“云中鹤”的笔名,重新使用本名。或许是因为他深刻意识到,无论他如何改名,真正的自我始终如一。他的诗歌才华和对自由的渴望,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文字之中,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