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留学(十大元帅留学时期的经费)
- 作者: 朱幸川
- 发布时间:2024-05-23
1、十大元帅留学
十大元帅留学的风采
在革命烽火的岁月中,十大元帅中的多位毅然出国留学,汲取现代军事知识,为新中国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德:1911年赴德国留学,学习军事理论和战术。归国后,成为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
彭德怀: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学习军事和政治。回国后,投身革命斗争,成为我军著名战将。
林彪:1925年赴苏联留学,在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归国后,成为人民解放军名将,指挥了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
刘伯承:1927年赴苏联留学,学习军事理论和指挥艺术。回国后,成为我军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贺龙:1924年赴苏联留学,在东方大学学习军事和政治。归国后,成为人民解放军重要将领。
罗荣桓:1927年赴苏联留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政治和军事。回国后,成为我军重要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员。
徐向前: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学习军事和政治。回国后,成为我军著名将领,参加了长征和抗日战争。
聂荣臻: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学习军事和工程。回国后,成为我军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工专家。
叶剑英:1919年赴德国留学,学习军事理论和机械工程。归国后,成为我军的重要将领,参加了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
这些元帅留学的经历,大大提升了中国军队的军事素养和现代化水平,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十大元帅留学时期的经费
十大元帅留学时期的经费
十大元帅中,有九位在留学期间都曾获得过经费资助,其中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聂荣臻五人留学苏联,陈毅、罗荣桓、叶剑英、徐向前四人留学法国。
朱德:留学苏联期间,每月可领取200卢布的经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文具和生活用品。
彭德怀:留学苏联期间,每月可领取175卢布的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教科书和生活必需品。
林彪:留学苏联期间,每月可领取150卢布的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学习资料和生活开支。
刘伯承:留学苏联期间,每月可领取150卢布的经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和实验材料。
聂荣臻:留学苏联期间,每月可领取150卢布的经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和生活用品。
陈毅:留学法国期间,每月可领取100法郎的经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和生活开支。
罗荣桓:留学法国期间,每月可领取100法郎的经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和参加学习班的费用。
叶剑英:留学法国期间,每月可领取100法郎的经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和生活用品。
徐向前:留学法国期间,每月可领取100法郎的经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和生活开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经费仅够基本的生活和学习开支,留学期间的艰苦条件和经济拮据对十大元帅而言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3、十大元帅留学的有几个人
.jpg)
元帅是我国历史上授予的最高军事荣誉,是功勋卓著的军事领导人的代名词。令人好奇的是,在建国后授予的十大元帅中,有多少人曾留学海外,拓展过视野,吸取过世界军事精华。
在十大元帅中,有留学经历的是以下五位:
1. 聂荣臻:1920年留学法国,学习军事工程。
2. 贺龙:1924年留学苏联,学习军事。
3. 刘伯承:1911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
4. 陈毅:1919年留学法国,学习政治经济。
5. 罗荣桓:1921年留学苏联,学习军事。
其余五位元帅,包括朱德、彭德怀、林彪、刘华清和徐向前,均未有过留学经历。他们大多凭借实战经验和军事理论的钻研,成长为杰出的军事家。
值得一提的是,留学经历对这些元帅的军事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聂荣臻的工程学知识为我军后勤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贺龙赴苏学习的军事思想为人民军队的指挥和训练带来了先进理念;刘伯承在日本的军事教育培养了他严谨细致的指挥作风。
在十大元帅中,有五位曾留学海外,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军事知识,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4、十大元帅留学的有哪些
十大元帅留学经历
在十大元帅中,有两位曾有过留学经历:
朱德
1922年8月,朱德赴德国学习军事,先后就读于哥廷根大学和柏林东方语言学院,主修军事学和政治经济学。1925年春,因支持国共合作,被苏联政府资助前往苏联继续深造,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彭德怀
1928年,彭德怀被党组织选派前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主修军事战术与指挥。1930年回国后,他运用所学知识,在红军中推行现代军事理论和战术,对提高红军的战斗力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