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5系取消前灯“开眼角”设计(即大灯与双肾格栅相连的设计)是出于品牌设计语言的迭代、功能优化以及消费者反馈等多方面考虑的综合结果。以下是具体原因分析:
1. 设计语言更新:品牌差异化与时代感
家族化设计调整:宝马近年来在设计上强调更简洁、立体的线条,新一代设计语言(如7系、iX等)倾向于分体式大灯或更独立的灯组造型,以突出科技感和未来感。取消“开眼角”可能是为了与旗舰车型风格统一。
视觉辨识度:分离式大灯设计能让车头层次感更强,避免与格栅过度融合导致的“同质化”(例如早期3系、5系前脸过于相似)。
2. 功能与技术优化
照明技术升级:新一代5系可能采用更先进的LED或激光大灯模组,独立灯组布局能更好地适配散热、照射角度等功能需求。
传感器集成:取消开眼角可为前置雷达、摄像头等驾驶辅助硬件留出更多空间,避免灯组结构对探测的干扰。
3. 消费者与市场反馈
审美疲劳:开眼角设计自2013年首次应用(如F30 3系)以来已延续近十年,部分用户认为其缺乏新鲜感。宝马可能通过调整设计吸引新客户。
车型定位区分:5系作为中大型豪华轿车,需与更运动的3系或更豪华的7系形成差异化,独立大灯设计可能更显稳重。

4. 空气动力学与成本考量
风阻优化:封闭式前脸或分体式设计可能有助于降低风阻(对纯电版i5尤为重要)。
生产简化:独立灯组可能降低与前格栅组装时的精度要求,减少生产复杂度。
补充:历史背景
开眼角的初衷:早期设计(如F10 5系中期改款)旨在通过灯组与格栅相连提升视觉宽度和整体感,但如今宝马更倾向于通过立体格栅造型(如加大双肾格栅)来实现这一目标。
宝马设计团队通常以“形式追随功能”为原则,取消开眼角并非单纯为了改变外观,而是技术升级、品牌策略与用户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宝马可能会在部分车型上保留这一元素(如X系列SUV),但在轿车线中逐步淡化,以强化不同车系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