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法勤工俭学多少人(下列哪一位不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倡导者)

  • 作者: 杨穆宁
  • 发布时间:2024-05-09


1、留法勤工俭学多少人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始于20世纪初。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于1912年抵达巴黎,此后的数十年间,大批中国青年怀揣着报国理想踏上了留法之路。

留法勤工俭学人数因年代而异。1912-1920年间,赴法人数约为3000人。1920-1930年间,人数激增至1万多人。1930-1940年间,由于中法关系紧张,赴法人数有所减少,约为5000人左右。

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寒家庭,他们通过打工挣取学费和生活费。他们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如在工厂做工、在餐馆做服务生、在农场种地等。勤工俭学十分艰苦,但这些学生不屈不挠,刻苦读书,最终学有所成。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在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光辉历史,它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刻苦耐劳的精神,也为中法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下列哪一位不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倡导者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诞生于二十世纪初,是中国留学生在法国发起的爱国救国运动。在这个运动中,勤俭持家、勤奋学习、自立自强成为留学生的座右铭,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留法勤工俭学的倡导者名单中,有一位人物却未能跻身其中。

此人便是民国初年的教育家蔡元培。1907年,蔡元培出任学部(教育部)大臣,积极推动留学教育。他主张派遣学生赴欧美各国学习,但并未特别提倡留法勤工俭学。

与其他留法勤工俭学倡导者如李石曾、吴玉章等人不同,蔡元培对勤工俭学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勤工俭学虽然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精神,但过度的体力劳动会影响学习,甚至损害学生的健康。因此,他更倾向于支持国家公费留学,以保障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

蔡元培认为,留学生应以德智兼修为目标,不应仅仅追求经济上的独立。他鼓励留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汲取先进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同时也要保持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德行高尚、报效祖国的有用之才。

因此,虽然蔡元培对留学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他并未成为留法勤工俭学的倡导者。勤工俭学运动在留法学生中广泛传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蔡元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有限的。

3、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观后感

4、留法勤工俭学兴起于什么后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96年,清政府派"游美学务处"官员蔡元培赴法考察学制。蔡元培在法国被《民约论》等启蒙思想著作深深震撼,认为法国文化对中国革命大有裨益。

1902年,蔡元培创办爱国团体"爱国学社",主张青年留法勤工俭学。他认为,只有让学生走出国门,亲身感受西方先进文明,才能真正救亡图存。

1903年,清政府首次选派了60名官费留学生赴法,其中包括周恩来、邓小平等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人物。这些官费留学生大多出自富裕家庭,因此他们不仅可以专心学习,还可以积极参加法国进步运动。

1904年,蔡元培成立"留法预备学校",招收志在留学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法语和西方文化知识。此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自费赴法留学,并在当地打工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