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骨后提升术是一种结合了骨骼轮廓修饰(如下颌角或颧骨磨削)与面部软组织提升的综合性整形手术,旨在改善面部轮廓的同时解决因骨骼改变可能导致的皮肤松弛问题。以下是详细解析:
1. 核心概念
磨骨术:通过截骨或磨削缩小下颌角、颧骨等,重塑脸型(常见于“瘦脸”需求)。
提升术:针对磨骨后可能出现的软组织下垂(如皮肤、肌肉),通过拉紧固定恢复紧致感。
2. 手术目的
双重改善:既修饰骨骼线条,又预防/矫正因骨骼支撑减少导致的皮肤松弛。
适应症:骨骼突出伴轻度松弛者,或预估磨骨后可能下垂的人群(如年龄较大、皮肤弹性较差)。
3. 常见技术组合
磨骨部分:精确削磨或截除多余骨骼。
提升部分:
线雕提拉:埋置可吸收线(如PPDO线)局部提升。
筋膜悬吊术:深层SMAS筋膜层拉紧固定。
脂肪/填充剂辅助:在凹陷处补充体积,增强整体饱满度。

4. 适用人群与风险
理想人群:骨骼宽大且皮肤轻度松弛者(3050岁常见)。
风险提示:
恢复期较长(肿胀消退需13个月)。
感染、神经损伤(如暂时性麻木)。
效果依赖医生技术,过度磨骨可能导致远期下垂加重。
5. 与其他手术的区别
单纯磨骨术:仅改变骨骼,不处理软组织。
面部提升术:仅针对皮肤松弛,不涉及骨骼。
联合术式:两者结合,整体优化轮廓与年轻化效果。
6. 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需通过CT/三维成像判断骨骼结构和皮肤弹性。
术后护理:严格佩戴头套、避免早期剧烈表情。
选择医生:优先考虑颌面外科或资深整形外科医生。
来说,磨骨后提升术是针对骨骼改造后可能出现的“挂不住肉”问题设计的方案,适合对轮廓和紧致度有双重需求的人群,但需谨慎评估自身条件及医生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