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软骨隆鼻后出现“串孔现象”(即软骨移位或穿孔)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以下是常见原因及解释:
1. 软骨吸收或移位
软骨特性:自体软骨(如耳软骨、肋软骨)植入后可能部分吸收,尤其在血供不足时,导致体积缩小或形态改变,若固定不牢,可能移位形成“串孔”。
外力影响:术后碰撞、揉捏鼻子或长期戴眼镜等外力压迫,可能导致软骨位置偏移。
2. 手术操作问题
雕刻不当:软骨被雕刻得过薄或边缘锐利,可能刺穿鼻部软组织,尤其在鼻尖等皮肤较薄的区域。
固定不牢:术中未用可吸收线或自体组织妥善固定软骨,植入物易滑动。
腔隙分离过大:术中剥离的植入空间过大,软骨缺乏支撑,易移动。
3. 感染或排异反应
感染:术后感染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软骨暴露或穿透皮肤。
排异反应:异体软骨或人工材料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组织萎缩、穿孔。

4. 皮肤张力过大
鼻尖过高:过度抬高鼻尖会使皮肤张力增加,软骨长期压迫可能导致皮肤变薄甚至穿孔。
皮肤过薄:部分求美者鼻部皮肤原本较薄,软骨植入后更易显形或穿透。
5. 个体差异与术后护理
体质因素:瘢痕体质或愈合能力差者易出现组织收缩,牵拉软骨。
护理不当:过早剧烈运动、擤鼻涕等行为可能影响软骨稳定性。
如何预防?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确保软骨雕刻圆滑、固定可靠。
避免过度抬高鼻尖,评估皮肤张力。
术后严格遵医嘱,避免外力撞击,预防感染。
定期复查,早期发现移位或感染迹象。
若已出现串孔,需及时就医,可能需修复手术调整软骨位置或更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