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清朝外派留学生叫什么(清朝外派留学生叫什么名字)

  • 作者: 郭沁芒
  • 发布时间:2024-06-12


1、清朝外派留学生叫什么

清朝外派留学生被称为“游历诸国学生”或“出洋肄业学生”。

清末,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清政府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第一批留学生于1872年派往美国,此后又分批派遣学生赴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留学。

出洋肄业学生大多来自清朝的精英阶层,如官僚子弟、八旗贵族和士绅阶层。他们被派往国外学习军事、政治、经济、科学等各种专业知识。这些留学生回国后,为清朝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例如,在军事方面,出洋肄业学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思想,为清军现代化改革奠定了基础。在教育方面,他们推动了清朝教育制度的改革,建立了新的学堂和大学。在科技方面,他们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清朝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出洋肄业学生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也做出了贡献。他们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带回中国,为清末的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养分。同时,他们也把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2、清朝外派留学生叫什么名字

清朝外派留学生在官方文件及史料中并无统一的名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他们的称呼:

幼童留美学生:1872年,清政府派遣第一批30名年幼的留学生赴美留学,这些人被称为“幼童留美学生”。

出洋学生:清政府派遣出国留学的学生统称为“出洋学生”。

自费留学生:部分出国留学的学生并非政府派遣,而是自费前往,他们被称为“自费留学生”。

留美学生:赴美留学的学生常被称为“留美学生”。

留学生:泛指所有出国留学的学生。

在民间,外派留学生也可能被亲友或熟悉的人称为“洋学生”、“海外学子”等。由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地不同,部分留学生还可能有其他的称呼,例如:

留英学生:赴英国留学的学生

留法学生:赴法国留学的学生

留日学生:赴日本留学的学生

需要指出的是,在清朝“留学生”一词并非专指外派留学生。当时,部分接受西方教育的国内学子也可能被称为留学生。

3、清朝外派留学生叫什么称呼

清朝外派留学生被称为“庚子赔款留美学生”。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后签署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出于对国家人才的迫切需求,清政府决定利用这笔赔款中的1078万两,选派117名青年赴美留学。

庚子赔款留美学生的任务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回国后报效祖国。他们被分派到美国各所著名大学,学习工程、医学、农业、法律、经济等专业。

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才,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科学家胡适、历史学家赵元任、外交家顾维钧等。他们学成归国后,在教育、科学、文化、外交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清末新政和民国初年的社会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也为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搭建了桥梁,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4、清朝派留学生的时间

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历史,开启于清末洋务运动时期。

1872年,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派遣留学生的序幕。此后,清政府陆续派遣了三批留学生赴美留学,共计120人,这些留学生大多学习自然科学、工程和军事技术。

1896年,清政府成立京师同文馆,专门培养出国留学生。同文馆招收各省优秀学子,教授外语、国际法、自然科学等课程。1905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省中等学堂以上学校可派遣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目的主要有:

- 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人才以振兴国家。

- 了解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为清政府的改革提供参考。

- 培养外交人才,加强与西方国家的联系。

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期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变革,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成为清政府寻求国家振兴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