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1919年秋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1919年3月,首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上海启程时合影)

  • 作者: 朱希柚
  • 发布时间:2024-06-14


1、1919年秋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

2、1919年3月,首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上海启程时合影

3、1919年秋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附设留法

1919年金秋,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并附设了一所专门为留学生准备的预备班。这所预备班的设立,旨在为未来的留法学子提供必要的语言和文化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法国的学习和生活。

预备班的课程设置非常全面,涵盖了法语、数学、物理、化学、制图等科目。教师队伍也十分强大,由来自法国和中国的资深教育家组成。在严格的教学和管理下,预备班的学员们进步神速,为出国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批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学员共20余名,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优秀学生。他们怀揣着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对祖国建设的憧憬,踏上了前往法国的求学之路。在法国期间,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成归国后,他们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附设留法预备班,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同时,它也促进了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1919年留法勤工俭学多少人

1919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中国学生的人数约在1600人至1700人之间。

勤工俭学运动背景:

1919年,中国正处于五四运动时期,学生们激烈的爱国热潮促进了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当时的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被认为是先进文化的中心。

前往法国留学:

为响应勤工俭学运动,中国政府与法国达成协议,允许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首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于1919年8月抵达法国,随后陆续有学生前往。

勤工俭学方式:

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因此,他们一边在工厂或农场工作,一边学习。这种方式称为“勤工俭学”。

回国影响:

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期间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和科学技术,回国后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参与政治活动、创办报纸、发展教育和科学,为中国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