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落户北京时间(留学生上海落户毕业几年之内有效)
- 作者: 胡夕雯
- 发布时间:2024-05-09
1、留学生落户北京时间
随着北京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留学生落户北京的政策也越来越宽松。根据最新的规定,留学生毕业后在京工作满一年,即可申请办理北京户口。
留学生落户北京的时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在留期间:持有效学生签证在京就读期间,可申请办理北京市居住证。居住证有效期与签证有效期一致。
2. 毕业后:留学生毕业后,可在毕业后的6个月内申请办理《京内就业通知书》,然后凭此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工作居住证有效期为2年。
3. 落户申请:在京工作满1年后,持有效工作居住证,可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街道申请办理北京户口。
留学生落户北京的条件主要包括:
1. 已取得国外正规高校学士及以上学位
2. 学位证书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3. 在京有稳定的工作单位和住所
4. 符合北京市积分落户的相关要求
留学生落户北京可以享受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如:
1. 北京市户口
2. 住房公积金
3. 社保医保
.jpg)
4. 子女教育等
留学生落户北京的时间较为宽松,条件也比较合理。建议有落户意向的留学生尽早了解政策,做好准备,以便顺利落户北京。
2、留学生上海落户毕业几年之内有效
留学生上海落户新政:毕业数年内有效
为吸引人才,上海市优化了留学生落户政策。根据最新规定,毕业于国外知名高校且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留学生,在毕业后几年内均可申请上海户籍。
具体而言,毕业于世界排名前 50 位知名高校的硕士,毕业后 5 年内可申请落户;毕业于世界排名前 100 位知名高校的硕士或毕业于世界排名前 500 位知名高校的博士,毕业后 3 年内可申请落户。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留学生,也可申请落户:
在上海市重点企业或机构工作且纳税或社保缴纳满 2 年
在上海市自主创业且企业正常运营满 2 年
获得上海市创新创业大赛或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具有上海市紧缺急需的专业技术或技能
留学生申请落户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学历、工作经历、纳税或社保缴纳情况等。申请人可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查询具体要求和申请流程。
新政旨在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沪发展,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为留学生提供了更便利的落户渠道,为他们在沪长久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留学生落户上海新政策2024
留学生落户上海新政(2024年)
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海外人才,上海市于2023年发布了《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产业和人才协同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对留学生落户政策进行了调整,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落户条件:
获得国家认可的境外学历学位,且学位证或高等教育文凭需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
在上海具有稳定工作,且缴纳社保满6个月。
工作单位需符合《上海市促进产业和人才协同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和重点区域清单》。
拥有上海居住证。
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
重点产业领域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金融科技。
重点区域包括:张江科学城、漕河泾开发区、虹桥商务区、临港新片区、浦东机场等。
落户流程:
1. 留学生申请积分达到72分。
2. 单位向所在区受理部门提出落户申请。
3. 受理部门审核材料,并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报送审批。
4.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批通过后,留学生即可落户上海。
其他规定:
留学生在上海连续工作满3年后,可申请在沪购买普通商品住房。
已落户留学生子女可享受上海市户籍居民同等教育、医疗、就业等福利待遇。
此新政旨在吸引更多留学生留在上海,助力上海经济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4、留学生落户北京户口办理流程
留学生落户北京户口办理流程
留学生落户北京户口,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按以下流程办理:
1. 核对资格:确认符合北京市留学生落户政策,如学历、工作经验、年龄等要求。
2. 收集材料:准备个人有效证件、学历证明、工作证明、体检证明等所需材料。
3. 网上申报:登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在线提交落户申请并上传材料。
4. 受理审核:审核通过后,收到确认短信或邮件通知,并取得受理号。
5. 材料复核:携带所有材料到指定窗口进行复核,如无误即可提交审核。
6. 体检:若审核材料合格,需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结果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7. 治安审查:公安部门将对申请人进行治安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8. 政审通过:上级有关部门对申请人的政治表现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
9. 户籍地接收:申请人需向户籍地所在派出所提交《入户申请表》并提供相关材料,等待接收。
10. 入户完成:户籍地派出所审核通过后,将申请人户口落户至北京市,并颁发《户口簿》。
注意事项:
办理时间较长,建议提前准备。
材料应齐全清晰,如有缺失或不合格,可能影响申请进度。
申请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咨询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户籍地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