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到英国留学原因(在英国留学期间哲学家谁对徐志摩)
- 作者: 胡瑾瑜
- 发布时间:2024-06-22
1、徐志摩到英国留学原因
徐志摩赴英国留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思想启蒙和文化交流:
当时,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徐志摩深受新思想的影响,渴望接触西方先进文化。英国作为现代文明的发祥地,吸引了无数中国学子。徐志摩希望通过留学英国,拓宽视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
提升语言能力:
徐志摩渴望精通英语,以更好地翻译和传播西方文学作品。英国是英语的母语国家,拥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徐志摩赴英国留学,旨在提升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为将来从事文学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术追求和专业深造:
徐志摩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热爱浪漫主义诗歌。英国拥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汇聚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大师。徐志摩希望通过留学英国,师从名师,深入研究浪漫主义诗歌,提升自己的学术造诣。
逃避国内纷争:
1920年代初,国内局势动荡,军阀混战不断。徐志摩厌倦了政治纷争的社会环境,渴望寻求一个相对平静的学习氛围。英国远离国内纷扰,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潜心学术的环境。
徐志摩留学英国还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其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他的父亲徐申如是一位富商,能够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使他得以出国留学。同时,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大力支持学生出国深造,为徐志摩的留学之旅提供了便利条件。
2、在英国留学期间哲学家谁对徐志摩
在徐志摩留学英国期间,两位哲学家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素(Bertrand Russell)
罗素是剑桥大学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以其对逻辑学、集合论和语言哲学的贡献而闻名。徐志摩受罗素的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影响,强调理性、实证和科学方法。罗素的作品激发了徐志摩对澄清思想和追求真理的热情。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尼采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以其关于超人、权力意志和永劫回归等概念而闻名。徐志摩被尼采的个人主义精神和对传统规范的挑战所吸引。尼采的作品鼓励徐志摩追求自己的真诚和个性,使他成为一位独立思考的自由诗人。
_1.jpg)
罗素和尼采对徐志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逻辑思辨:罗素的思想使徐志摩重视逻辑清晰和论证的严密性。
.jpg)
理性探求:罗素对科学方法的强调培养了徐志摩对客观真理的追求。
个性主义:尼采的思想激发了徐志摩的个体意识和对自我实现的渴望。
自由精神:罗素和尼采都强调思想和表达的自由,这塑造了徐志摩反叛传统和追求自由的性格。
总体而言,罗素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共同为徐志摩的成长和思想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养分。他们使徐志摩成为一个既有理性思考,又富有创造力、敢于挑战传统的诗人。
3、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时改名叫什么
在英国留学期间,徐志摩化名为“查良琇”。
1920年,徐志摩前往英国留学,并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为了避免因自己的中文名字在中国人中过于常见而引起的尴尬,他决定使用一个英语名字。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查良琇”(Liang Chih-chao)。
查良琇这个名字源于徐志摩非常钦佩的中国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梁启超曾用“饮冰室主人”作为笔名,徐志摩仰慕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文学才华,因此决定以“查良琇”为自己的化名。
值得注意的是,徐志摩在不同的场合和文件中使用了多种名字,包括“徐志摩”、“志摩”、“上虞士”、“海隅诗人”等。但他在英国留学期间,主要使用“查良琇”这个化名。这个名字不仅表达了他对梁启超的尊敬,也反映了他对英国文化和文学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