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范爱农吗(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约几个生活片段)
- 作者: 王颜汐
- 发布时间:2024-06-23
1、鲁迅是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范爱农吗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的是藤野先生,而不是范爱农。范爱农是鲁迅的好友,但两人是在回国后才认识的。
1902年,21岁的鲁迅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仙台医专。在此期间,他遇到了日本细菌学教授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对鲁迅的学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鲁迅曾写下《藤野先生》一文,深情回忆了这段师生情谊。
范爱农则是在1909年鲁迅回国后才认识的。范爱农是一位革命志士,曾参与辛亥革命。鲁迅与范爱农志同道合,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12年,范爱农在上海被暗杀,鲁迅悲痛万分,写下了《范爱农》一文,悼念这位革命战友。
因此,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遇到的并不是范爱农,而是藤野严九郎教授。
2、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约几个生活片段
鲁迅与范爱农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有过数次接触,以下列举几段生活片段:
1907年,鲁迅在仙台医科专科学校留学时,范爱农也来到仙台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两人曾作为同乡结伴游览过松岛和仙台城。
1911年,鲁迅回国后在杭州任教,范爱农也回到故乡绍兴。她曾多次探望鲁迅,两人一起讨论文学和时事。
1927年,范爱农与鲁迅一同创办了《语丝》周刊,她负责编辑和校对。鲁迅非常欣赏范爱农的才干和对编辑工作的热忱。
1930年,范爱农应邀赴上海参加《鲁迅全集》编纂工作。她与鲁迅密切合作,为全集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
1932年,范爱农因病逝世。鲁迅悲痛万分,撰写了《范爱农》一文深切缅怀她。文中饱含着对这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和红颜知己的深情厚谊。
鲁迅与范爱农的交往经历了留学、回国、事业合作等阶段,体现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理想追求。范爱农作为鲁迅的助手和知己,在鲁迅的文学事业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在日本鲁迅和范爱农产生误会是什么原因
在日本求学的鲁迅和范爱农因误会而产生隔阂。
其一,生活习惯差异。鲁迅生活朴素,范爱农则颇为讲究。鲁迅认为范爱农奢侈浪费,范爱农则觉得鲁迅过于拮据。
其二,性格冲突。鲁迅性格孤傲,不善交际,而范爱农热情开朗,交游广泛。鲁迅对范爱农的社交活动不以为然,范爱农则认为鲁迅过于清高。
其三,政治观念分歧。鲁迅思想激进,范爱农则相对温和。鲁迅对范爱农改良主义的思想不满,范爱农也不认同鲁迅的革命主张。
.jpg)
还有流言蜚语的煽风点火。有人传言范爱农出卖同学,导致鲁迅对范爱农产生误会和疏远。
随着矛盾的积累,鲁迅和范爱农的友情出现裂痕。鲁迅在日记中多次表达对范爱农的不满,范爱农也在信中流露出对鲁迅的不理解。误会有如一堵高墙,隔绝了他们曾经的友谊。
4、鲁迅第一次在日本同乡会看到的范爱农
初见范爱农,是在日本同乡会。
鲁迅初到日本,倍感孤独与陌生。同乡会的聚会,为他提供了一个与同胞交流的机会。人群中,鲁迅一眼就看到了范爱农。
范爱农身材魁伟,面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他身着深色长袍马褂,脚蹬布鞋,举止洒脱,谈吐幽默。与其他同乡的拘谨与惶惑不同,范爱农显得格外从容和自信。
鲁迅被范爱农的魅力深深吸引,主动上前搭讪。得知范爱农是浙江同乡,鲁迅喜出望外。两人相谈甚欢,从琐碎的同乡见闻到学术上的兴趣探讨。
范爱农对鲁迅的博学和思想见地赞赏有加。他告诉鲁迅,自己此前曾在浙江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后因官府迫害而逃亡日本。鲁迅深受范爱农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所感染,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从那一刻起,范爱农成为鲁迅在异国他乡的精神支柱。他不仅在生活上照顾鲁迅,还与他共同探讨国家前途和社会变革。范爱农的革命思想和实践经验,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