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徐志摩留学日本(徐志摩去日本写的诗)

  • 作者: 王希柚
  • 发布时间:2024-06-27


1、徐志摩留学日本

徐志摩,现代著名新诗人,曾两次留学日本。

1915年夏,徐志摩考入上海沪江大学预科,但翌年初即中止学业,赴日自费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文学系就读期间,他接触到西方现代文学思潮,深受日本浪漫主义诗人北原白秋的影响,其诗作风格开始转向唯美主义。

1918年,徐志摩因病回国,入北京大学法科学习。1920年秋,他第二次赴日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文科旁听英国文学课程。此次留学,他结识了日本俳句诗人高浜虚子,深受其俳句美学理念的熏陶,开始了俳句创作。

留学日本期间,徐志摩广泛涉猎西方文学经典,如莎士比亚、拜伦、济慈等人的作品,并翻译了部分作品。他还与郭沫若、郁达夫等留日青年作家共同创办《新潮》杂志,发表了大量新诗和散文,为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2年,徐志摩学成归国,其留学日本的经历使他思想开阔,文学创作进入成熟期。他的诗歌风格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又融入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唯美主义风格,对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徐志摩去日本写的诗

徐志摩于1918年留学日本,此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诗歌风格清新婉转,意象丰富,深受日本文化影响。

徐志摩在日本写的著名诗歌有《再别康桥》《偶然》等。《再别康桥》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英国剑桥大学的景致,表达了他对康桥的依恋与不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句诗句流传甚广,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偶然》一首以偶然邂逅的女子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幻想与渴望。“你是我前世未了的情缘,今生我就要得到你,无论用的什么手段”,这句诗句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著与偏执。

《沙扬娜拉》《日本桥》等诗歌,则记录了徐志摩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对日本文化的见解。这些诗歌既有对日本风土人情的赞美,也有对日本社会的批判。

徐志摩在日本的诗歌创作,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

3、徐志摩留学日本了吗

日本与徐志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情缘,他曾在日本短暂留学,这段经历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915年,徐志摩赴美留学之前,曾短暂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时间约为半年。这段时期,他广泛接触日本文学、艺术和文化,并结识了众多日本友人,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日本期间,徐志摩阅读了大量的日本近代文学作品,包括森鸥外、夏目漱石和芥川龙之介等人的著作。日本文学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唯美的情调以及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深深吸引着徐志摩,并对其日后诗歌创作产生了借鉴作用。

日本独特的文化氛围也给徐志摩留下了深刻印象。茶道、花道和俳句的意境之美与禅宗思想的幽玄,激发了徐志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在日本,徐志摩还与不少日本诗人相交,彼此切磋诗艺,增进了他对诗歌的理解。

虽然徐志摩在日本的留学时间短暂,但这段经历却对他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文学和文化元素的融入,使他的诗歌更加细腻、唯美和富有东方情调,成为新月派诗歌的代表。徐志摩与日本的缘分绵延一生,他的诗歌中始终流淌着日本文化的印记。

4、徐志摩的留学经历

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于1918年赴美国留学。他先后就读于克拉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政治经济学。

在克拉克大学期间,徐志摩接触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开始尝试新诗创作,并发表了《再别康桥》等名作。同年,他加入留学生组织“新潮社”,与胡适、郭沫若等人相交,共同探索新诗的发展道路。

1920年,徐志摩转学至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政治经济学。在哥大,他聆听了杜威、罗斯科·庞德等名家教授的讲座,接触到了先进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理念。

在留学期间,徐志摩广泛阅读英美文学,包括浪漫派诗人和现代主义作家,并结识了艾米·罗威尔和哈里特·门罗等诗人,吸取了西方现代诗歌的精华。他的诗歌创作愈发成熟,形成了独特的浪漫 唯美主义风格。

1922年,徐志摩归国,结束了他的留学旅程。留美经历拓宽了他的视野,培养了他的文学素养,为其日后成为现代新诗坛的领军人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