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档案保留在学校党组织关系怎么办(档案在学校,组织关系在地方算应届毕业生吗)

  • 作者: 张北芸
  • 发布时间:2024-07-02


1、档案保留在学校党组织关系怎么办

学校党组织档案是党的工作的重要记录,具有长期保存价值。当党员调离学校或转到其他组织时,其档案如何处理尤为重要。

对于党员调离学校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档案:

1. 转出:党员调离学校后,其档案应转交至新单位党组织保管。

2. 寄存:若党员暂未明确新单位,可将其档案寄存在原单位党组织或上级党组织,待新单位明确后按规定转出。

3. 档案袋内保留:党员调离学校后,其档案袋内可保留由原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如调动通知书、转组织介绍信等,以备查阅。

对于党员转到其他组织的情况,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1. 转为党外人士:党员转为党外人士后,其档案应转交至相关管理部门保管,例如民政部门或档案局。

2. 转入非党组织:党员转入非党组织(如民主党派),其档案仍应由原单位党组织保管,但可根据需要向新组织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 其他情况:如果党员转入党外组织或非党组织有其他特殊情况,应及时与原单位党组织和上级党组织沟通,共同协商处理方案。

学校党组织档案的保留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党员提供方便和保障,并为党建工作和历史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2、档案在学校,组织关系在地方算应届毕业生吗

应届毕业生是指毕业当年首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档案和组织关系的存放地点是认定应届毕业生身份的重要因素。

根据教育部和人社部相关规定,应届毕业生的档案存放地点应为毕业院校,组织关系应为毕业院校所在团组织。如果毕业生毕业后档案和组织关系未转出,则仍属于应届毕业生。

因此,对于档案在学校、组织关系在地方的情况,如果毕业生毕业后档案和组织关系均未转出,则可以认定为应届毕业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毕业生在毕业后已将档案和组织关系转出,即使转出后又重新存放于学校和地方,也不能再认定为应届毕业生。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区和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认定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建议毕业生在求职前咨询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用人单位,确认具体认定标准。

3、党员档案在学校,党组织关系能接收吗

党员档案存放学校,是否能接收党组织关系,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 党组织性质

接收党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应拥有与档案中记载的党员身份相对应的组织性质。例如,学校党组织只能接收在校党员的党组织关系。

2. 档案保管责任

学校作为党员档案的保管单位,有责任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在接收党组织关系时,学校需核实档案内容的真实性,确保档案未被篡改或涂改。

3. 党员身份认定

接收党组织关系的党组织需慎重认定党员身份。学校需提供充分的材料,证明档案中记载的党员身份属实,例如入党申请书、发展党员决议等。

4. 接收原则

党组织接收党员应遵循公开、平等和自愿的原则。学校在接收党员之前,应向党员本人征求意见,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员自愿加入该党组织。

党员档案存放学校是否能接收党组织关系,需综合考虑党组织性质、档案保管责任、党员身份认定和接收原则等因素。学校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慎重处理党员档案的接收工作,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的合理流动。

4、档案保留在学校党组织关系怎么办手续

学校党组织关系保留手续

党员离校时,需办理档案保留手续。

1. 申请

党员本人向原学校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离校原因、保留组织关系的地点。

2. 开具介绍信

原学校党组织开具《党员档案转接介绍信》,内容包括党员姓名、党龄、职务、本人联系方式、保留关系地点等。

3. 办理接转手续

党员持介绍信到保留关系目的地组织(通常是新工作单位的党组织或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申请加入该组织。

4. 交接档案

原学校党组织将党员档案移交至接转组织。档案内容包括:入党申请书、党员登记表、党费缴纳记录、思想汇报、组织鉴定等。

注意事项:

党员档案保留期限为两年,超过两年未办理接转手续,档案将移交给上级党组织。

党员离职后,应主动向新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社区党组织说明党员身份,及时办理组织关系保留手续。

党员离休或退休后,档案应保留在原学校党组织或退休后组织关系所在单位。

如因特殊原因无法及时办理接转手续,党员可向原学校党组织提出延期申请,经批准后可延长保留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