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有多少人(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在什么时期)
- 作者: 杨莯恩
- 发布时间:2024-07-02
1、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有多少人
1948年,新中国选拔了39名青年赴欧洲留学,他们被称为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分布在法国、瑞士、捷克斯洛伐克等8个国家,学习的专业涵盖机械、电气、桥梁、采矿等多个领域。
这批留学生肩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他们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在异国他乡为祖国争光。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仅有39人,数量并不多,但他们的意义却十分重大。他们开启了新中国公派留学的事业,为后来的数万名公派留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用自己的成就诠释了留学报国的真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留学大国,每年输送数十万名留学生到海外深造。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的初心和精神依然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的动力。
2、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在什么时期
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1872年,清政府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开启了中国公派留学生的序幕。这批留学生被称为“幼中国”,他们肩负着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使命,希望通过留学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在1872年之前,中国也曾派遣过留学生,但大多是以个人的身份出国留学,数量较少。而1872年的“幼中国”留学计划是清政府组织的一项大规模公派留学生项目,标志着中国官方正式开始派遣留学生。
这批留学生在当时面临着诸多挑战。他们远赴异国,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很大。在美国,他们受到了种族歧视和偏见,生活和学习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刻苦钻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幼中国”留学生群体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才,例如詹天佑、严复、梁启超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幼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先驱者,他们的留学经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留学生大国,每年派遣数万名留学生出国学习,延续了“幼中国”留学生的光荣传统。
3、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名单
新中国第一批公派出国留学始于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派遣。这一批留学生肩负着建设新中国的重任,怀揣着满腔报国热情,远赴海外求学。
首批公派留学生的名单如下:
赴苏联:
钱学森(航空工程)
竺可桢(气象学)
冯德培(工程热物理学)
谈家桢(动物学)
王淦昌(原子核物理学)
赴捷克斯洛伐克:
杜星垣(冶金学)
魏寿昆(动力学)
郑哲敏(矿业工程)
潘家铮(有机化学)
王大珩(光学)
赴匈牙利:
俞启威(机械工程)
王洛(农业机械)
陈敏之(化学工程)
朱物华(农业土壤学)
雷天觉(兽医学)
赴波兰:
庄逢甘(机械工程)
.jpg)
吕殿楼(电气工程)
屠守锷(火箭工程)
李林(无线电技术)
徐汉星(水利工程)
赴东德:
刘述周(电机工程)
李力(机械工程)
曹天钦(采矿工程)
杜荣先(冶金工程)
程开甲(无线电技术)
这一批留学生日后成为新中国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拼搏,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