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布里留法学校水井(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
- 作者: 杨唯希
- 发布时间:2024-07-04
1、高阳布里留法学校水井
高阳布里留法学校水井,作为学校的一处历史遗迹,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口水井始建于1917年,由学校创始人之一的刘永华先生主持修建。当时正值学校创办初期,基础设施匮乏,刘先生深知水源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于是亲自设计了这口水井。水井位于校园中心,井深数丈,井水甘冽清澈,至今仍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学校师生的饮水需求。
除了日常饮用之外,高阳布里留法学校水井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上世纪初,中国留学生远赴法国求学,而这口水井正是他们启程前喝下的最后一口水家乡水。每当留学生们归国,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水井边,品尝家乡的甘泉,以解思乡之情。
水井也见证了学校的辉煌与挫折。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被迫停办,水井一度被荒废。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以复办,水井也重新焕发生机。20世纪70年代末,学校进行扩建,水井原址被占用。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遗迹,学校特地将水井整体迁移到了校园的一角。
如今,高阳布里留法学校水井已成为校园内一处标志性的景观。每当春暖花开,水井周围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师生们常在此处休憩、谈心,感受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高阳布里留法学校水井,不仅是一口供给水源的井,更是学校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它承载着世代师生的情怀,激励着后人传承薪火,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2、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
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
2023年9月5日,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本期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怀揣着工艺传承的梦想,踏上了留学深造之路。
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学校领导发表致辞,勉励学员们努力学习,弘扬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参赞也出席典礼,祝贺学员开启新的学习篇章。
本期学员将赴法国学习皮革、纺织、陶瓷等传统工艺技艺。学校与法国多所工艺美术学院合作,为学员提供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学员们将在这里领略法国工艺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的技艺水平。
学员代表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学习的渴望和对学校的感谢。他们表示,将珍惜留学机会,潜心钻研,力争成为工艺传承的中坚力量。
开学典礼结束后,学员们参观了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他们对学校的现代化设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赞叹不已。
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培养留法工艺人才的专业学校。经过三年的积淀,学校已培养出两期优秀学员,他们学成归国后,在工艺传承、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第三期的开学,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将继续为中国工艺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助力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高阳县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
高阳县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位于河北省高阳县城中,西接县政府大院,南临新华大街,始建于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校旧址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由教学楼、宿舍楼、礼堂等建筑组成,均为砖木结构。教学楼为三层楼房,底层设有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等;二层设有教室、办公室等;三层设有礼堂和学生宿舍。宿舍楼为二层楼房,底层为男生宿舍,二层为女生宿舍。礼堂为砖木结构单层建筑,可容纳500余人。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创办于1910年,是清政府开办的留法工艺教育专门学校,由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布里主持创办。该校主要培养机械、纺织、制革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为当时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工人。
1949年后,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改名为河北省高阳工业学校,继续培养工业技术人才。1987年,该校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校旧址已成为高阳县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并被辟为高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高阳布里村什么时候建村
高阳布里村的建村历史悠久,其具体建立时间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记载。据当地村志和民间传说推测,高阳布里村的建村时间可能在元朝末年至明朝初期。
元朝末年,由于战乱不断,许多北方地区的百姓流离失所。其中,有一部分人迁徙到了现今的高阳县境内的布里河一带。他们在此定居生活,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落。
到了明朝初期,社会逐渐安定,人口有所恢复。高阳布里村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村民们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并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村庄格局。
到了清朝时期,高阳布里村已经成为一个较为繁荣的村庄。村中人口增长很快,经济发展较好,并逐渐形成了以布匹、丝绸贸易为主的商业活动。
民国时期,高阳布里村一度成为高阳县境内的一个重要集市。由于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村庄经济达到了鼎盛。
解放后,高阳布里村进行了土地改革,村民们分得了土地。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村庄经济再次得到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如今,高阳布里村是一个现代化的村庄,村内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村庄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民淳朴好客,保留着许多传统民俗和文化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