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徐志摩的留学经历简述(徐志摩留学美国本来想回国从事的行业是)

  • 作者: 郭闻中
  • 发布时间:2024-07-05


1、徐志摩的留学经历简述

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在其求学生涯中也有着一段海外留学经历。

1915年,徐志摩启程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主修经济学。在美期间,他接触到西方现代思潮和文学作品,开阔了眼界,为其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年后,徐志摩转学至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改学法律。他对法律并没有兴趣,更多地将时间投入文学和戏剧活动中,并与叶圣陶、胡适等留学生结识,共同创办了文学社团“新月社”。

在剑桥期间,徐志摩创作了大量诗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以浪漫唯美著称。1922年,他与林徽因相识,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也由此展开。

1923年,徐志摩学成归国,他将西方文学思潮和艺术手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其代表作《再别康桥》更是成为新诗的经典。徐志摩的留学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更对他日后的文学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徐志摩留学美国本来想回国从事的行业是

徐志摩留学美国期间,最初确定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农学家。他深受罗斯福总统倡导的农业改革思想的影响,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石,希望通过学习农业技术,回国后发展中国的农业。

徐志摩在哥伦比亚大学农业学院就读期间,系统地学习了农业科学、土壤学和作物学等专业知识。他积极参与农业实验,深入农田考察,深刻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他相信,只有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民的生产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随着他在美国留学时间的增长,徐志摩逐渐将自己的兴趣转向了文学创作。他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与美国诗人建立了联系,文学创作才华得到了逐渐显露。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真正的热爱和使命不在于农业,而在于文学。

最终,徐志摩决定放弃农业从业的梦想,转而投身于诗歌创作。他回国后,成为了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以其浪漫主义情怀和意象派风格而著称。虽然他当初的农业从业愿望未曾实现,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徐志摩去英国留学改名叫什么

徐志摩于1922年赴英国留学,期间将其英文名从“T.S. Zee”改为了“Yih-tze Mei”。这个新名字更贴近他的中文发音,也更容易被西方人记住。

"Yih-tze"源于徐志摩的原名"志摩"的汉语拼音"Zhi Mo",而"Mei"则是其姓氏"徐"的英语发音。徐志摩希望通过改名来创造一个新的、更国际化的身份,以便更好地融入英国社会并推进他的文学抱负。

"Yih-tze Mei"这个名字充分体现了徐志摩对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追求。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思潮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在英国期间,徐志摩结识了众多西方诗人,并积极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念引入中国,为新诗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名后的徐志摩成为了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化使者",致力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他的作品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了西方思潮对他的深刻影响。时至今日,"Yih-tze Mei"这个名字已成为徐志摩及其文学成就的代名词。

4、徐志摩的留学经历简述50字

身在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徐志摩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广泛涉猎诗歌、哲学和经济学。他结识了叶芝、罗素等文坛巨匠,在他们的熏陶下,诗风逐渐成熟,思想愈加开阔。

在剑桥大学留学期间,他接触到新诗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想,为其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积极参与剑桥诗社活动,与其他诗人探讨新诗的创作形式和表达方式。

海外留学的经历,对徐志摩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拓展了他的视野,开阔了他的思维,为其日后成为现代新诗的重要先驱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