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对留学生优惠政策(武汉留学生落户优惠政策2020)
- 作者: 郭初温
- 发布时间:2024-05-09
1、武汉对留学生优惠政策
武汉市高度重视留学生人才培养和发展,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费减免
武汉市政府对符合条件的留学生提供学费减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可享受全额学费减免,硕士研究生可享受50%的学费减免。
住宿补贴
武汉市为留学生提供住宿补贴,每月最高可达1000元。符合条件的留学生可向学校申请住宿补贴。
医疗保险补贴
武汉市政府为留学生提供医疗保险补贴,每年最高可达600元。留学生可使用补贴金额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奖学金
.jpg)
武汉市设立了一系列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成绩突出的留学生。奖学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实习创业支持
武汉市鼓励留学生在武汉实习创业。市政府提供实习岗位、创业孵化器等支持,帮助留学生融入当地社会,实现自身发展。
文体活动
武汉市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结交朋友的平台。留学生可参加武汉国际马拉松、武汉国际龙舟邀请赛等活动,增进与中国社会的互动。
这些优惠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武汉学习和生活。武汉市将继续完善留学生服务体系,为留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2、武汉留学生落户优惠政策2020
武汉留学生落户优惠政策2020
为吸引和留住海外高层次人才,武汉市出台了一系列留学生落户优惠政策,具体如下:
一、落户条件
1. 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以上学位;
2. 在国外取得学历学位后,已回国两年及以上;
3. 在汉有稳定住所、工作或创业意向;
4. 符合武汉市相关人才引进政策条件。
二、落户方式
1. 应届毕业生直接落户:符合落户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可凭国外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留学人员回国证明,直接向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武汉市黄陂区开发大道32号)提出落户申请。
2. 工作落户:在汉就业的留学生,可凭用人单位出具的聘用合同和相关证明材料,向所在单位所在地的公安分局提出落户申请。
3. 创业落户:创办企业的留学生,可凭企业营业执照和相关证明材料,向所在单位所在地的公安分局提出落户申请。
三、落户优惠
1. 落户子女就学:留学生落户后,其子女可享受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学费政策。
2. 租房补贴:留学生落户且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每月500元的租房补贴,最长补贴三年。
3. 创业扶持:留学生创业可享受创业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
四、联系方式
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
地址:武汉市黄陂区开发大道32号
电话:027-
3、武汉留学生落户最新政策2021
武汉留学生落户最新政策(2021)
满足以下条件的留学生可申请武汉户口:
基本条件:
具有中国认可的高等教育学士及以上学位;
在武汉高校或科研院所连续工作1年以上;
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和住房保障。
特殊人才引进类别
高层次人才: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
特殊紧缺急需人才:武汉市重点产业或行业中的紧缺专业人才。
创新创业人才:在武汉创办企业并取得一定业绩者。
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武汉从事科研、教学、医疗等高层次工作,并取得突出成果者。
申请材料:
个人简历
学历、学位证书
在职证明
户口迁移证
住房证明
其他相关材料
申请流程:
1. 登陆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或微信公众号。
2. 填写《武汉市留学人员引进申报表》。
3. 提交申请材料。
4. 审核通过后,领取《武汉市留学人员引进审批表》。
5. 凭审批表到指定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其他注意事项:
留学生须符合武汉市相关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
申请材料应真实有效。弄虚作假者将取消申请资格。
落户后,留学生须遵守武汉市相关法律法规。
该政策自2021年起实施。具体详情请咨询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相关高校。
4、武汉对留学生回国有什么优惠呢
武汉对留学生回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学子返乡就业。
租房补贴: 在武汉市行政区域内新就业留学生和高级别留学归国人员,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均可申领租房补贴:
年龄不满40周岁;
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
在世界排名前500的大学毕业;
曾获国家级或省部级人才称号。
.jpg)
补贴标准为: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每月600元,连续发放12个月;特别优秀留学生每月1000元,连续发放36个月。
就业补贴: 在武汉市行政区域内新就业留学生,符合以下条件的,可申领就业补贴:
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0的大学;
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
在武汉市就业并缴纳社保;
在武汉市首次就业。
补贴标准为:硕士及以上学位者6000元/人,一次性发放。
落户政策: 在武汉市行政区域内就业的留学生,符合以下条件的,可申请落户武汉:
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
在世界排名前500的大学毕业;
在武汉市就业并缴纳社保满一年。
武汉市还为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欢迎海外学子回国就业创业,共建武汉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