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1919年秋,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

  • 作者: 王以沫
  • 发布时间:2024-07-19


1、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

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一所承载着中国近代史和中法文化交流印记的百年学府。

1921年,在中法两国的共同倡议下,这所学校于法国布里城(Bury)成立。其宗旨是培养中国青年赴法留学,学习先进工业技术,以振兴祖国实业。

学校初期只设机械和纺织两个专业,后逐步增设电气、土木、制药、建筑等学科。教学模式采取勤工俭学制,学生白天在工厂实习,晚上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其中包括新中国首任机械工业部部长钱俊瑞、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中国地质之父李四光等杰出人物。他们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科技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校还为中法文化交流发挥了桥梁作用。法国教育家和工程师为学校提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支持。中国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法国,促进了两国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二战期间,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被迫关闭。1958年,学校在无锡复校,继续培养技术人才。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设有理学、工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是一座历史悠久、功勋卓著的学府,它传承了中国近代留法勤工俭学的优良传统,为中法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它培养的杰出校友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一段中外教育合作的佳话。

2、1919年秋,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

1919年金秋,秋风徐徐,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迎来了第三期学子的开学典礼。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汇聚一堂,他们满怀理想与抱负,期待在法国深造,学习先进的工艺技术。学校校长蔡元培先生致辞勉励学生,希望他们勤奋学习,学有所成,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招生选拔严苛,录取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学子,涵盖机械、纺织、化工等专业。他们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望,踏上了异国求学的征程。

留法工艺学校创办于1911年,是当时中国政府为培养近代化工业人才而创办的一所特殊学校。学校聘请法国著名专家授课,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学习环境。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第三期学子们埋头苦读,虚心向法国专家求教,学以致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中的许多人学成归国后,成为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旧址历史故事

在南京市秦淮区箍桶巷12号,坐落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这就是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旧址。这里镌刻着一段感人至深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话。

1919年,在爱国志士蔡元培、吴玉章等人的倡议下,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在南京成立。该校以培养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为目标,开设了法语、数学、物理等课程。

首批赴法的勤工俭学生共有20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人。他们身怀理想,怀揣救国图强的抱负,远渡重洋,在艰苦的环境中求学、打工,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在法国期间,勤工俭学生遇到了重重困难。他们语言不通,生活拮据,还要面对来自外国的歧视和排挤。但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他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4年至1927年间,勤工俭学的学生先后回国,成为中国早期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功勋。

布里留法勤工俭学工艺学校旧址见证了这段光荣的历史,是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遗迹。2013年,该旧址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它已成为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着后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4、布里留法勤工俭学有什么重大意义

布里留学勤工俭学具有重大意义,原因如下:

1. 促进中法文化交流:

勤工俭学的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还深入了解法国文化和社会。他们通过融入当地社区,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2. 缓解经济压力:

勤工俭学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经济负担,让他们有机会获得高质量的教育。通过在法国工作,他们可以赚取额外的收入,减轻家庭财务压力。

3. 提高就业能力:

在法国工作期间,学生可以获得宝贵的职业技能和经验。他们接触不同的行业和工作环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4. 拓展国际视野:

勤工俭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舒适区的绝佳机会。他们接触不同文化视角,扩大他们的世界观,为未来的全球化世界做好准备。

5. 促进教育平等:

勤工俭学计划使更多学生有能力出国留学,因为它为他们提供了获得经济援助的机会。这有助于促进教育平等,让来自不同经济背景的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布里留学勤工俭学具有重大的个人、社会和经济意义。它促进文化交流,缓解经济压力,提高就业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并促进教育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