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徐志摩去英国留学改名叫什么(徐志摩曾经在英国的什么大学求学)

  • 作者: 王洛屿
  • 发布时间:2024-07-19


1、徐志摩去英国留学改名叫什么

徐志摩留学英国时,改名“云中鹤”。

此改名缘于他前往英国前的一场经历。1922年,徐志摩在北京西山卧佛寺结识了一位老僧,老僧赠他一只仙鹤木雕,并为他取法号“云中鹤”。徐志摩深受感触,认为此名寄托着老僧对他的美好祝愿,遂决定以此为名出国留学。

云中鹤这个名字也契合了徐志摩当时的理想和抱负。他希望自己像云中的仙鹤一样,自由自在、潇洒不羁,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同时,这个名字也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寄托着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在英国留学期间,徐志摩以“云中鹤”之名发表了多篇诗文,受到广泛关注。这个名字也成为徐志摩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代表着他对新文化和新思潮的探索,以及他对于自我和理想的不懈追求。

2、徐志摩曾经在英国的什么大学求学?

在剑桥的康河之畔,徐志摩曾度过一段难忘的求学生涯。1921年,怀着对西方文化的憧憬,他远赴英国,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深造。

国王学院是剑桥大学最古老的学院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杰出的学术声誉。徐志摩在此学习政治经济学,广泛涉猎文学、艺术和哲学。在剑桥求学的时光,成为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里,徐志摩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学友,共同探讨思想,激荡灵感。剑桥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包容的文化,让他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

徐志摩在剑桥求学期间,创作了大量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他对情感的细腻把握和对美学的独特追求。他的作品《再别康桥》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寄托着他对康河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眷恋。

1923年,徐志摩完成学业,离开剑桥。他带着在国王学院汲取的知识和灵感,回国开启了新的征程。此后,他在文学和教育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是徐志摩求学和成长的一方沃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养分,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康河畔的往昔岁月,成为他永远铭刻在心的珍贵回忆。

3、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时改名为什么

徐志摩留学英国期间,改用笔名“云中鹤”。

1921年夏,徐志摩应林徽因之邀前往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为了与旧生活决裂,寄托对新生活的憧憬,他在抵达英国不久后便为自己取了“云中鹤”这一笔名。

“云中鹤”这一笔名源自李白的《侠客行》中的诗句:“白羽扇,纶巾鹤氅,云中谁寄锦书来?”徐志摩喜爱这句诗中的意境,将其作为自己笔名,寄托了其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追求。

“云”象征着高洁、空灵,“鹤”象征着高雅、脱俗。合在一起,“云中鹤”代表着徐志摩希望自己能够如云中仙鹤一般,不受世俗束缚,自由翱翔于思想与文学的天地。

在英国留学期间,徐志摩以“云中鹤”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评论文章,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这一笔名也成为了他与新月派诗人联系的重要标志,见证了其在文学道路上的探索与成长。

4、徐志摩英国留学时改名叫什么

徐志摩求学英国期间,曾使用过英文名“Y. S. Zee”。他在1922年远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为了适应异国环境,方便与当地人交流,他将自己的中文名字“徐志摩”音译为“Zee, Y. S.”。

“Y. S.”是“Yu Shuh (Yu Shih)”的缩写,分别是“志”和“摩”的拼音缩写。而“Zee”则是“志”的英文谐音。这种音译方式既保留了中文名的音节特征,又符合英语语境中的发音习惯。

徐志摩使用“Y. S. Zee”这个英文名在英国留学期间,这不仅方便了他在学术和社交场合的交流,也体现了他的跨文化适应性和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通过使用英文名,他拉近了与英国同学和教授的距离,融入到了当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值得注意的是,徐志摩留学英国期间使用“Y. S. Zee”这一英文名仅局限于学术和社交场合,并不影响他在国内的身份和名望。回国后,他继续使用本名“徐志摩”,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