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选官制度什么时候确立的(留学生选官制度什么时候确立的呢)
- 作者: 郭洛萱
- 发布时间:2024-07-19
1、留学生选官制度什么时候确立的
2、留学生选官制度什么时候确立的呢
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于隋朝。
隋文帝杨坚出身于世家大族,对人才十分重视。他深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弊端,因此决心改革选官制度。在前朝经验的基础上,隋文帝于开皇九年(589年)颁布了《选官令》,正式确立了留学生选官制度。
留学生选官制度规定,凡是学习儒家经典成绩优秀,并通过考试者,都可以授予官职。为了选拔人才,朝廷设置了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招收天下优秀学子。国子监内设有弘文馆、崇文馆、广文馆等,分别教授儒家经典、律令算术和文学史籍。学生在国子监学习期间,朝廷提供食宿和经费。
留学生选官制度打破了以往选官的地域和出身限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机会。它不仅促进了隋朝人才的选拔,也为后世选官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3、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确立的时间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间是1896年。
1896年4月27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改行新学,同时规定:
"出洋学生毕业回国后,均可参加选官考试。"
"选官考试分甲、乙两种。甲等考试合格者,可任京官;乙等考试合格者,可任外官。"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标志着中国选官制度的近代化进程正式开启。此项制度为中国近代化培养了大批人才,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考试内容与国家需要脱节、留学费用昂贵导致出身贫寒的学生难以出国留学等。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顺利实施。
4、新政期间留学生选官机制特点
新政期间留学生选官机制特点
.jpg)
清末新政时期,为了培养和选拔新式人才,清政府推出了留学生选官机制,具有以下特点:
1. 考试选拔: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留学生,主要以英文、数理化科目为主。考试竞争激烈,择优录取。
2. 公费留学:留学生由政府资助出国留学,免除学费和生活费,减轻了家庭负担,保障了留学机会的公平性。
3. 专科培养:留学生根据国家需要被分派到不同专业,如矿务、铁路、电报等,接受系统化的专业教育,培养急需的现代技术型人才。
4. 考察制度:为了考核留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品德,清政府建立了考察制度。留学生定期接受教育部派出的考察官员的考核,合格者才能继续留学。
5. 回国任职:留学生学成回国后,根据学习成绩和专业,被分配到各部委、地方官府任职。清政府规定,留学生回国后担任官职,至少三年才能申请调任其他职务,体现了为国效力的原则。
6. 海外监管:清政府在留学生留学期间,通过驻外使领馆对留学生进行监督管理,以防止留学生违反纪律或参与政治活动,确保留学生学成归国报效祖国。
新政期间留学生选官机制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公费资助、专科培养、定期考核、回国任职和海外监管等措施,为清政府培养和选拔了一批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新式人才,为清末新政的推行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