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眼底萎缩(如年龄相关性黄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程度制定方案,目前尚无根治药物,但部分药物可能有助于延缓进展或改善症状。以下是常见的治疗建议:
1. 病因治疗(需医生确诊后选择)
维生素补充剂(针对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REDS2配方(临床验证的补充剂):包含维生素C、E、锌、铜、叶黄素、玉米黄素,可能减缓中晚期萎缩进展。
叶黄素与玉米黄素:保护视网膜,减少蓝光损伤(如Lutein 10mg/天)。
遗传性或代谢性疾病:
如视网膜色素变性,需基因诊断,部分病例可能尝试维生素A棕榈酸酯(需谨慎,高剂量可能导致毒性)。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
若合并湿性黄斑变性(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需玻璃体注射,但对单纯萎缩无效。
2. 辅助治疗药物
改善微循环:
银杏叶提取物(如金纳多):可能改善视网膜血供(需长期服用,效果因人而异)。
羟苯磺酸钙(如多贝斯):降低血管通透性,用于早期病变。

神经保护剂:
甲钴胺(维生素B12衍生物):营养神经,可能延缓视细胞退化。
神经营养因子(如鼠神经生长因子,需注射):尚在临床试验阶段。
3. 生活方式与饮食
抗氧化饮食:深色蔬菜(菠菜、西兰花)、鱼类(富含Omega3)、坚果。
戒烟:吸烟加速视网膜萎缩。
防蓝光:减少屏幕时间,佩戴防蓝光眼镜。
4. 重要提醒
不可自行用药:眼底萎缩需通过OCT、眼底荧光造影等检查明确类型,部分药物(如高剂量维生素A)可能加重其他眼病。
新兴疗法:干细胞治疗、基因疗法处于研究阶段,可关注临床试验。
建议就医流程
1. 眼科专科检查:明确萎缩类型(如干性/湿性AMD、RP等)。
2. 个体化方案: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AREDS2、抗VEGF或其他治疗。
3. 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早期干预和综合管理是延缓进展的关键,请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