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骨手术后出现骨节(即局部骨性凸起或不平整)是否正常,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以下是一些关键点供参考:
1. 术后早期阶段(13个月内)
正常现象:
术后短期内因骨骼重塑、肿胀或血肿机化,可能出现暂时性不平整,尤其是下颌角、颧骨等部位。随着组织恢复和肿胀消退,凸起感可能逐渐减轻。
处理建议:
需遵医嘱佩戴头套加压、避免局部刺激,并定期复查,观察变化。
2. 术后中后期(3个月后)
异常情况需警惕:
骨骼增生或愈合异常:少数患者因个体差异(如骨代谢活跃)可能出现骨质异常增生,形成明显骨节。
截骨不平整:若手术中截骨线处理不光滑,可能导致触摸到台阶感或棱角。
血肿钙化:未吸收的血肿可能钙化形成硬结。
处理建议:
若骨节持续存在、伴随疼痛或影响外观,需通过CT或X光检查确认原因。必要时可能需要修复手术(如打磨凸起部分)。
3. 其他可能原因
软组织瘢痕:深部瘢痕组织可能被误认为骨节,可通过超声检查鉴别。
正常解剖结构:部分人天生骨骼有轻微不对称,术后可能更明显。

何时需要就医?
骨节伴随红肿、疼痛或发热(感染迹象)。
外观明显不对称或功能受限(如张口困难)。
术后6个月以上骨节仍未消退且影响美观。
短期内轻微骨节可能是恢复期正常表现,但长期存在或症状加重需医疗评估。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规范术后护理能降低此类风险。务必与主治医生保持沟通,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原因后再决定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