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留学的格格(清朝留学生是哪些家庭的)
- 作者: 陈玺越
- 发布时间:2024-07-31
1、清朝留学的格格
晚清末年,国势衰微,为挽救国家危亡,清廷开启了留学之路。其中,有一些格格也踏上了异国他乡求知的征程。
慈禧的侄女容龄便是其中之一。1901年,17岁的容龄随其父李鸿章出使欧洲,并在比利时留学。在比利时,她勤奋好学,学习了法语、钢琴、骑术等。她还对西方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她日后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另一位著名的格格是川贝子溥绪的女儿溥仪玲。1905年,她赴日本留学,就读于青山学院。在日本,她学习了医学,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医生。溥仪玲不仅在医疗领域取得了成就,她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中日友好做出了贡献。
格格留学海外,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为了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她们在留学期间接触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为清朝末年的改革和进步注入了新鲜血液。她们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朝格格留学海外,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她们打破了传统观念,走出深闺,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贡献。她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世界,追求进步。
2、清朝留学生是哪些家庭的
在清朝末期,留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开阔眼界、学习西方知识的重要途径。留学群体中,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家庭背景:
一是官宦世家。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派遣了大量官僚子弟出国留学。这些学生往往出身名门望族,家庭拥有殷实的经济基础和广泛的人脉。如奕劻之子载振、赛尚阿之子载洵等。
二是富商家庭。晚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一些富商也开始将子女送往国外深造。这些学生大多家境富裕,期望通过出国留学掌握先进的商业知识和技术。如上海巨贾盛宣怀之子盛恩颐、容闳之子容彦芳等。
三是书香门第。清朝文风鼎盛,书香门第中也涌现出不少留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出身于传统士大夫家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求知欲。如郑观应之子郑孝胥、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等。
四是普通家庭。晚清时期,出国留学的费用并不低廉。但仍有部分出身普通家庭的学生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才华,获得了留学机会。如詹天佑、严复等。
_1.jpg)
清朝留学生家庭背景的多样性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和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趋势。留学群体不再局限于特定阶层,而成为各界人士追求进步和开阔眼界的共同途径。
3、清朝留学的格格叫什么
在清朝时期,被选派出国留学的第一位格格是爱新觉罗·显玗,人称“二格格”。
1905年,12岁的显玗入选出访日本实习团,成为唯一一位女成员。在日本期间,她学习政治、经济、教育等学科,并广泛接触异国文化。三年后回国,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女子教育和公益事业。
显玗留学期间,牢记清廷使命,向日本学习先进科技和制度,并向日本人宣传中国文化。她以其机智聪慧和外交风度赢得了日本民众的好感。
归国后,显玗担任清廷顾问,参与筹划立宪改革和外交事务。她还创办了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为培养中国女性精英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显玗的出访留学开创了清朝格格留学的先例,促进了清朝与现代世界的交流互鉴。她作为一位勇敢、睿智的女性,成为晚清历史上的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