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高校给留学生配伴读(为留学生配学伴,不是自卑就是自作多情)

  • 作者: 朱梓昂
  • 发布时间:2024-08-01


1、高校给留学生配伴读

留学异乡,语言文化差异难免带来诸多不便。近年来,高校推出的“伴读”制度,为留学生提供了贴心且有力的支持。

“伴读”顾名思义,是指匹配一名高校学子与一名留学生,由学子为留学生提供生活、学习上的陪伴与帮助。伴读志愿者不仅能在日常生活中与留学生交流,帮助他们融入中国文化,还能在课业上提供辅导,解答疑难,共同探讨学术话题。

伴读制度的实施,首先缓解了留学生的语言障碍。伴读志愿者大多汉语流利,可以帮助留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弥补其语言短板,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伴读志愿者还可以陪同留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游览校园,帮助他们拓展社交圈,更快地适应留学生活。

伴读制度促进了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伴读志愿者通过日常相处,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对于伴读志愿者来说,与留学生交往也是一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好机会。

伴读制度体现了高校对留学生关怀备至的态度。高校通过实施此制度,为留学生提供了一个温暖、友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善意和友好。这不仅有助于留学生安心学习,也有利于他们与中国建立长久的情谊。

高校给留学生配伴读是一项惠及留学生、促进文化交流、展现高校担当的举措。它为留学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支持,让他们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顺利完成学业,为中外友好做出贡献。

2、为留学生配学伴,不是自卑就是自作多情

为留学生配学伴,本是出于善意,旨在帮助初到异乡的学生融入当地文化,适应学术生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常常出现让留学生感到不适的情况,甚至引发了“自卑”与“自作多情”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部分学伴过于热心,会过度干预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他们可能以“保护”的名义,替留学生安排行程、选择课程,甚至是代写作业。这种包办式的关怀,不仅剥夺了留学生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更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被依赖、被控制的无力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另一方面,有些学伴则会对留学生表现出过度的热情,甚至带有某种暗示。他们可能频繁地邀请留学生外出吃饭、看电影,并赠送一些莫名其妙的礼物。这种自作多情的行为,会让留学生感到尴尬和不自在,甚至怀疑对方动机的纯洁性。

学伴制度本应是帮助留学生融入新环境的桥梁,却因一些不当的行为而变成了阻碍他们成长的绊脚石。如果要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学伴应尊重留学生的独立性,提供适度的帮助;留学生也应主动融入当地文化,建立自己的交际圈,避免过度依赖学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伴制度发挥真正的作用,帮助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拥有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留学生活。

3、教育部关于留学生伴读的政策

随着留学生群体的不断壮大,教育部针对留学生伴读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保障留学生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伴读资格审查:

根据教育部规定,申请伴读资格需满足以下条件:

留学生本人为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全日制学生。

申请人与留学生为配偶、父母或不满18周岁的子女。

申请人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入境、居留条件。

伴读签证办理:

符合伴读资格的申请人,需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Q2"字签证。签证有效期一般与留学生学制一致,最长不超过5年。

伴读权限:

获批伴读签证的申请人可享受以下权限:

在中国境内陪同留学生学习和生活。

申请工作的权利。

子女入学就读的权利(仅限幼儿园、小学和初中)。

伴读管理: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加强对留学生伴读的管理,保障伴读人员的合法权益。高校需为伴读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保障,并协助解决其遇到的问题。同时,伴读人员应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不得从事与伴读无关的活动。

政策意义:

教育部关于留学生伴读的政策为留学生及其家属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留学生群体的关怀。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既有利于留学生安心学习,又有助于其家属在异国他乡获得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为中外教育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4、高校给留学生配伴读合法吗

高校为留学生配伴读,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必要的辅助措施,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文化。但也有人提出担忧,认为这会影响留学生独立性和学习动力。

一方面,伴读可以为留学生提供语言支持和生活指导。在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的情况下,留学生往往面临诸多困难。伴读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沟通障碍,了解中国风俗习惯,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伴读也可能导致留学生过于依赖,影响其独立性。如果留学生长时间有伴读协助,可能会养成依赖心理,丧失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伴读的存在也可能会分散留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其学业成绩。

因此,高校在考虑为留学生配伴读时,需要权衡利弊。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伴读安排,既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又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伴读的管理,确保其职责清晰,行为规范,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的情况。

高校还应采取其他措施,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例如,开设语言培训课程,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建立留学生社团等。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留学生感受到尊重和接纳,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