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名单公示)

  • 作者: 马子赫
  • 发布时间:2024-08-02


1、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在清末民初那段国势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一群怀揣着救国梦想的青年,乘船远渡重洋,踏上了求学异国的征途。他们,就是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1909年,清政府选拔了第一批47名留学生,赴美留学,学习政治、法律、矿业、铁路、纺织等专业。这些留学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群杰出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詹天佑,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曾赴美国学习土木工程。他回国后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自建的铁路,也是清末中国工程技术界的一大壮举。

胡适,著名学者、文学家,曾赴美国留学。他回国后提倡科学与民主,对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元任,语言学家,曾赴美国学习语言学。他回国后主持中国语言学研究,创立了汉语拼音方案,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些公派留学生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刻苦学习,学成归国后,他们成为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后世学子,为国家的发展不断努力拼搏。

2、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名单公示

1909年,清政府选拔派遣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公费留学制度的正式开启。

这批留学生共计94人,从全国各地精选而来,平均年龄21岁,均为品学兼优的青年才俊。他们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学堂,囊括了法政、实业、农学、医科、文史等各个领域。

其中,有日后成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的詹天佑、蔡廷干、熊希龄等。有著名实业家王正廷、朱家骅等。有现代农业教育先驱陈焕章、梁希、杨步俭等。还有享誉海内外的医学家颜福庆、李四光等。

这些留学生赴美留学后,攻读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名校,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学业成绩优异。他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还了解了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学成回国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成为中国近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大学,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名单的公示,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留学事业的开端,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设国家的杰出人才,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名单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培养国家建设急需的高级人才,1950年,时任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签署了《关于派遣青年学生留学苏联的决定》。这批留学苏联的学生被称之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这批公派留学生的人选从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层层选拔而出,最终确定了148名。他们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留学生们赴苏联留学时间长达4-6年,在当地顶尖高校接受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训练。他们不仅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这批留学生回国后,迅速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担任了重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的领导职务,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名单如下:

冯德培(数学)

郑哲敏(力学)

李佩佑(航空工程)

葛庭燧(冶金工程)

华罗庚(数学)

钱学森(空气动力学)

邓稼先(核物理学)

李四光(地质学)

竺可桢(气象学)

茅以升(土木工程)

马寅初(经济学)

郭沫若(文学)

老舍(文学)

4、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回来多少人

1927年7月,中国公派第一批留学生100人从天津经上海赴法勤工俭学。留学期间,中国学生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31年,该批留学生满期归国。根据统计,100名留学生中,归国的有60人,占总数的60%。其中,有20人因病、事故或其他原因没能顺利归国,另有20人选择留在法国继续深造。

归国的60名留学生中,有12人获得博士学位,23人获得工程师或硕士学位,其余25人获得大学文凭或其他证书。他们学成归国后,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成为中国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杰出人才,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归国后,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中国近代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归国,标志着中国现代留学事业的开端,也拉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融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