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日本留学弃医从文(鲁迅“弃医从文”后回到日本什么地方)
- 作者: 朱锦沂
- 发布时间:2024-08-13
1、鲁迅日本留学弃医从文
鲁迅,中国近代文学巨匠,曾赴日本留学医科,后弃医从文。其弃医从文的历程,折射出他深刻的家国情怀和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
初赴日本,鲁迅立志学医,意在救国救民。目睹国人的麻木与愚昧,他逐渐意识到,单凭医术无法根除国人的病根。一次解剖课上,偶然看见一个中国人被日军刺杀的幻灯片,他悲愤交加,认定国民精神的康复比肉体更重要。
.jpg)
在日本的几年里,鲁迅广泛接触中外文学,深受进步思想的熏陶。他发现文学的力量可以唤醒民众,点燃反抗的热情。1903年,他翻译了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伤逝》,成为了第一个将外国文学译成中文的中国人。
1907年,鲁迅归国后,目睹了清政府腐败无能,社会民不聊生。他以笔为武器,揭露黑暗,抨击时弊。1918年,他发表了《狂人日记》,以犀利的笔锋和辛辣的讽刺,揭穿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开启了中国新文学的先河。
鲁迅弃医从文,并不是轻视医术,而是认为文学的力量更能唤起国民的觉醒,促成社会的变革。他以自己的笔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进步呐喊,成为了一代精神领袖。
2、鲁迅“弃医从文”后回到日本什么地方?
1906年,鲁迅赴日本留学习医,旨在拯救国民于“病苦”。目睹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的残暴行径,他深感国民的精神才是重病之源。1909年,鲁迅弃医从文,认为文字比医术更能唤醒民众。
同年8月,鲁迅回到日本,但不是返回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而是前往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文学。这座学院是日本著名的私立学校,以其文学教育而闻名。
在弘文学院,鲁迅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中国留学生,其中包括周作人、钱玄同等。他们共同创办了《新生》杂志,发表了大量批判中国封建思想的文章,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鲁迅在弘文学院学习期间,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增长了文学知识,磨练了写作技巧。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思想,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现实,为社会服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闻讯回国,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他创作了大量杂文、小说,用犀利的笔锋针砭时弊,唤醒国民。鲁迅的弃医从文,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重大转折,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他的文学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弃医从文的原因
4、鲁迅在日本学医时做出的人生抉择
鲁迅在就读仙台医专期间,面对着人生的重大抉择。当时,清王朝岌岌可危,中国正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压迫。鲁迅深感祖国的危难,认识到医术无法拯救国人于水火之中。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鲁迅毅然决定放弃学医,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他认为,用笔墨唤醒民众,传播思想,才能真正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这一抉择对于鲁迅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弃医从文,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用犀利的笔锋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制度,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鲁迅在日本学医时做出的抉择,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放弃了个人前途,选择了更为艰难却更有意义的道路。
鲁迅的抉择也给了我们启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选择。面对困难和诱惑,我们应该像鲁迅那样,坚持自己的理想,勇于做出正确的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时代,不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