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脂失温”是抽脂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指在脂肪抽吸过程中或术后因体温调节失衡导致的核心体温过低(通常低于35°C)。以下是详细解析:
原因
1. 麻醉影响:
全身麻醉会抑制人体正常的寒战反应(产热机制),降低体温调节能力。
局部麻醉(如肿胀麻醉)时,大量低温注射液体(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的生理盐水)直接接触内脏或深层组织,可能引发快速热量流失。
2. 长时间暴露:
手术中身体大面积暴露在低温手术室环境中,尤其是大面积抽脂(如多部位同时操作)时。
3. 脂肪组织的隔热作用丧失:
脂肪层具有保温功能,大量脂肪被移除后,体表散热加快。
4. 术中补液温度过低:
未经加温的静脉输液或肿胀液直接输入体内,加剧热量流失。
危险因素
手术范围大:抽吸量超过安全标准(如单次>5000ml)。
高龄或体弱患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
手术室低温:未采取保温措施(如加热毯、暖风设备)。
麻醉管理不当:未监测核心体温或忽视早期低体温征兆。
症状
早期:寒战(全麻患者可能被抑制)、皮肤苍白冰冷、心率加快。
进展期:嗜睡、呼吸缓慢、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严重时:凝血功能障碍(失温影响凝血酶活性)、意识模糊、甚至心跳骤停。

预防措施
1. 术前评估:
控制单次抽脂量,高风险患者避免多部位联合手术。
2. 术中保温:
使用加温毯、暖风设备(如Bair Hugger)。
加热输液/肿胀液至接近体温(37°C左右)。
覆盖非手术区域(如头部、四肢)。
3. 体温监测:
术中持续监测食管或直肠核心温度。
4. 麻醉管理:
全麻时避免过度通气(冷气体加剧失温)。
局部麻醉时控制肿胀液总量及温度。
处理方式
立即复温:
外部:加热毯、辐射热源。
内部:加温输液、温盐水腹腔灌洗(严重时)。
支持治疗:
纠正电解质紊乱、供氧,必要时机械通气。
监测凝血功能,预防DIC。
暂停手术:若体温持续下降,需终止抽脂操作。
为什么抽脂易导致失温?
与其他手术相比,抽脂常涉及:
大面积体表暴露(如腰腹、大腿同时进行)。
大量冷液体灌注(肿胀液可能达数千毫升)。
脂肪移除后保温层变薄,散热加速。
抽脂失温是可通过严格围手术期管理预防的并发症,关键在于术前风险评估、术中动态监测及主动保温措施。患者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团队具备处理此类急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