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庚子赔款留学制度(庚子赔款留学生一共有几批 到什么时候停止了)

  • 作者: 李诗施
  • 发布时间:2024-08-21


1、庚子赔款留学制度

庚子赔款留学制度

庚子赔款留学制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各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中国需向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为了偿还赔款,清政府将部分赔款用于教育事业,设立了庚子赔款留学制度。

该制度规定,政府每年选派一批学生出国留学,每名学生每年可获得300两白银的资助。从1909年到1931年,共有1186名学生赴美、英、法、德、日等国留学,攻读政治、经济、法律、理科等专业。

庚子赔款留学制度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批留学学生回国后,将先进的西方知识和技术引入中国,并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成为中国近代知识界和政界的精英,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物理学家吴有训、地质学家翁文灏、历史学家王国维、文学家郭沫若等,都是庚子赔款留学制度的受益者。他们学成归国后,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为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庚子赔款留学制度不仅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进步,也培养了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他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的民主和自由思想,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和社会改革事业。因此,庚子赔款留学制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庚子赔款留学生一共有几批 到什么时候停止了

庚子赔款留学生共分五批:

第一批(1909年):

94人,主要选拔官费生和自费生

留学国家:美国、英国

第二批(1910年):

110人,主要选拔自费生

留学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第三批(1911年):

100人,主要选拔自费生

留学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第四批(1912年):

100人,主要选拔自费生

留学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第五批(1913年):

100人,主要选拔自费生

留学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共计 504 人。

庚子赔款留学生计划于 1913 年第五批结束后停止,原因如下:

庚子赔款金额逐年减少,留学生经费来源逐渐不足。

中华民国政府希望将剩余赔款用于国内建设。

西方国家逐渐收紧留学政策,限制中国人赴美、英等国留学。

3、庚子赔款的留学一共多少届

庚子赔款留学一共分三届:

第一届(1909-1911年)

人数:120名

目标:赴美留学,专攻理工科、农学、法学等

资助:清政府拨付300万海关两白银,以庚款分期偿还

第二届(1912-1929年)

人数:500多名

目标:赴欧美日留学,专攻理工科、农学、教育、医学等

资助:民国政府继续拨付庚款,每年约50万海关两白银

第三届(1931-1938年)

人数:约200名

目标:赴欧美留学,专攻理工科、经济学、社会学等

资助:北洋政府拨付庚款,每年约20万海关两白银

庚子赔款留学对于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留学人员归国后,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科技、教育、经济等领域的进步。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知识的青年才俊,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庚子赔款留学生什么意思

庚子赔款留学生是指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高达4.5亿两白银。为了弥补庚子赔款,清政府同意将赔款中的一部分用于派遣学生出国留学。

庚子赔款留学生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西学知识和现代化思想的人才,以期实现国家的自强和富强。这些留学生被派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学习科学、工程、医学、法律等领域。

庚子赔款留学生的出国经历对中国近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回国后,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

例如: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

蔡元培: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倡导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

胡适:著名学者、文学家,提倡白话文和科学方法。

竺可桢: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庚子赔款留学生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留学经历也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他们所代表的开放、进取和求知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世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