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同济大学有多少留学生(同济大学留学生招生简章2021)

  • 作者: 刘若安
  • 发布时间:2024-08-22


1、同济大学有多少留学生

同济大学作为一所国际化高校,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前往求学。据该校官方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秋季学期,同济大学在校留学生人数为2013人,占全体学生总数的6.3%。这其中,本科生502人,硕士生913人,博士生598人。

留学生来源国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其中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日本、印度、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

随着同济大学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其留学生规模也在持续扩大。近年来,同济大学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通过建立海外合作伙伴关系、开设英文授课项目、招收国际学生等措施,吸引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同济大学留学生的多元化背景为校园带来了丰富的国际文化元素,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留学生也为同济大学的学术发展和国际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2、同济大学留学生招生简章2021

同济大学2021年留学生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一所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前来求学。

招生专业及项目

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硕士和博士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招生方式

本科:通过中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CSCSE)在线申请。

硕士和博士:通过同济大学网上申请系统在线申请。

申请材料

护照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证书

成绩单

语言能力证明(英语或汉语)

个人陈述

推荐信

截止日期

本科:5月15日

硕士和博士:3月15日

录取原则

同济大学将根据申请人的学术成绩、语言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审。符合招生条件的申请人将收到录取通知书。

奖学金

同济大学为优秀留学生提供多种奖学金,包括政府奖学金、校方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详情请咨询国际教育学院。

联系方式

国际教育学院

电话:+86-21-

邮箱:

3、同济大学的留学生本科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留学生本科招生简章

一、招生对象

具有外国国籍,且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优异的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二、专业设置

工科类: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建筑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

理科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文科类: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语言文学、新闻学、デザイン学、公共管理、社会学。

三、招生条件

1. 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高中平均成绩在 80% 以上(或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会考 A 级);

2. 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雅思成绩 6.5 分以上(或托福成绩 90 分以上);

3. 通过同济大学留学生本科入学考试。

四、申请流程

1. 在线提交申请(网址:

2. 邮寄申请材料;

3. 参加同济大学留学生本科入学考试;

4. 等待录取结果;

5. 办理入学手续。

五、学费标准

本科生学费标准为每年 35000 元人民币。

六、奖学金

同济大学为优秀留学生提供多种奖学金,包括:

政府奖学金

孔子学院奖学金

同济大学奖学金

七、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上海市四平路 1239 号 同济大学留学生办公室

电话:+86-21-

邮箱:

4、同济大学留学生研究生招生网

同济大学留学生研究生招生网是同济大学面向国际学生开放的官方在线招生平台。该网站提供有关研究生课程、招生要求、申请流程和奖学金机会的全面信息。

对于希望在同济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来说,留学生研究生招生网是一个宝贵的资源。该网站提供以下服务:

课程信息:

提供各个学院和系的研究生课程列表。

详细介绍课程内容、师资力量和就业前景。

招生要求:

列出每门课程的入学要求,包括学术背景、语言能力和工作经验。

提供申请所需文件清单。

申请流程:

分步指南,说明如何提交研究生申请。

在线申请系统,简化了申请流程。

实时申请状态跟踪。

奖学金机会:

提供有关各种奖学金和资助机会的信息。

指导如何申请和获得奖学金。

其他信息:

关于住宿、医疗保健和校园生活的有用提示。

联系信息和常见问题解答部分。

同济大学留学生研究生招生网旨在帮助国际学生轻松、有效地了解和申请同济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该网站提供准确、最新的信息,是国际学生在同济大学追求研究生教育的理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