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留学生人才引进(贵州留学生人才引进政策2022)
- 作者: 郭伊婳
- 发布时间:2024-08-23
1、贵州留学生人才引进
贵州引才迎留学生,共筑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留学生人才引进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全球各地优秀留学生来黔发展。
贵州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这些新兴产业对留学生人才的需求迫切,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为吸引留学生,贵州设立留学生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为符合条件的留学生提供创业补贴、生活补贴、租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同时,简化人才引进流程,开辟绿色通道,方便留学生落户贵州。
贵州还加强与海外名校合作,建立校际交流机制,为留学生来黔访学、实习和就业创造条件。政府部门与高校、企业共同开展宣介活动,向海外留学生展示贵州的发展机遇。
经过多项举措的推进,贵州留学生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黔发展,他们为贵州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贵州欢迎全球优秀留学生加入,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在这片充满发展活力的热土上,留学生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2、贵州留学生人才引进政策2022
贵州留学生人才引进政策 2022
为吸引和留住海外高层次人才,贵州省特制定了《贵州省留学回国人员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
适用范围:
.jpg)
取得国外博士、硕士或学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具有海外工作经历或研究经历的高层次人才
引进方式:
直接引进:由省、市、县(区)政府及其部门直接引进。
推荐引进:由省内企事业单位、院校科研机构等推荐引进。
扶持政策:
安家补贴:一次性发放 50-150 万元安家补贴(博士)。
工作补贴:博士年薪不低于 30 万元,硕士年薪不低于 20 万元。
科研补贴:根据项目情况给予最高 200 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住房补贴:提供人才公寓、租房补贴或购房补贴。
子女教育:协助解决子女入学、托幼问题。
引进条件:
年龄要求:博士不超过 45 周岁,硕士不超过 35 周岁。
学历和专业:符合贵州省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
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或专业技术水平。
工作经历:博士应具有海外工作或科研经历满 2 年。
申请流程:
1. 提交申请材料
2. 资格审查
3. 笔试和面试
4. 考察和公示
5. 人才引进确认
贵州省欢迎海内外留学生和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共同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3、贵州留学生人才引进落户政策
贵州省为吸引留学生人才,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有志于在贵州发展的海外学子提供了落户便利。
人才引进分类:
A类人才:世界排名前200的大学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博士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科研人才。
B类人才:世界排名前500的大学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其他符合条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落户政策:
A类人才:可直接落户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B类人才:可申请落户以上五地市,经审核符合条件后方可落户。
条件和程序:
1. 符合人才引进分类并持有相应学历证明。
2. 签订就业协议或提供在贵州创办企业的证明。
3. 向贵阳市或其他指定地市人才服务机构提交申请材料,包括学历证明、就业协议等。
4. 接受有关部门的审核和面试。
5. 审核通过后,办理落户手续。
优惠政策:
落户人才可享受住房补贴、子女入学优先等福利待遇。
支持人才创业创新,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
建立人才绿色通道,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
贵州省欢迎留学生人才来贵州发展,并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这些政策旨在吸引更多海外学子来贵州展现才华,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贵州留学生人才引进硕士政策
贵州留学生人才引进硕士政策
为吸引海外优秀留学生回国服务,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贵州省出台了《关于印发贵州省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来黔就业创业支持政策的通知》,其中针对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留学生,制定了以下扶持政策:
一、住房补贴
自入职起连续3年,每月发放5000元住房补贴。
二、生活补贴
自入职起连续2年,每月发放2000元生活补贴。
三、人才补贴
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年内首次来黔就业的,可获得一次性5万元人才补贴;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年内首次来黔就业的,可获得一次性3万元人才补贴。
四、购房补贴
在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等5市购买首套商品房的,最高可获得50万元购房补贴。
五、租房补贴
符合条件的留学生可按规定享受岗位级租房补贴。
六、技能培训
根据需要,组织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提升留学生职业能力。
七、就业服务
建立留学人员服务平台,提供就业指导、简历投递、面试辅导等服务。
八、落户便利
符合条件的留学生可直接落户贵州省。
以上政策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留学生可通过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方网站或相关人才引进平台了解详情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