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庚子留学名词解释(庚子赔款的留学一共多少届)

  • 作者: 郭泽谦
  • 发布时间:2024-08-25


1、庚子留学名词解释

庚子留学名词解释

庚子赔款

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被迫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

庚子拳乱

1899-1901年,以义和团为主要参与者的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农民运动。

官费生

清政府使用庚子赔款资助出国留学的人员。

自费生

以个人或家族财力出国留学的人员。

派赴美国

清政府决定将107名官费生派往美国留学。

预科

学生在正式进入大学前接受基础课程学习。

留美学生监护会

负责管理和监护留美官费生的组织。

圣约翰大学

位于上海,是清政府选定的留美学生预科学校。

康奈尔大学

留美官费生最初就读的美国大学。

耶鲁大学

继康奈尔大学之后,留美官费生就读的另一所美国大学。

清华学堂

1911年由留美官费生回国后创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大学。

2、庚子赔款的留学一共多少届

庚子赔款留学共分三届:

第一届(1909-1929年):共派遣398名学生赴美留学,主要学习农业、工科等实业学科。

第二届(1913-1931年):共派遣511名学生赴英、法、德、俄等国留学,主要学习工科、医学等学科。

第三届(1921-1941年):共派遣146名学生赴美留学,主要学习文科、社会科学等学科。

庚子赔款留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项重大事件。通过这三届留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们回国后为中国近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第一届的留美学生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农学家和教育家的竺可桢;第二届的留英学生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的吴有训;第三届的留美学生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和外交家的顾维钧。

庚子赔款留学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人才,为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庚子留学名词解释是什么

庚子留学名词解释

庚子留学,又称庚款留学,是清政府在庚子赔款中拨付资金资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一项计划。

背景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要求签订《辛丑条约》,支付巨额赔款。

1908年,美国政府主张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用于教育。

计划内容

清政府拨付美国庚子赔款的325万美元用于留学。

资助中国学生赴美国留学,学习科学、技术、教育、法律等学科。

学生留学期限为8-10年,回国后必须为政府服务。

影响

庚子留学培养了一大批中国近代科技、教育、文化领域的精英人才,如詹天佑、吴宓、胡适等。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名词

庚子赔款:1901年《辛丑条约》中清政府向八国联军支付的巨额赔款。

留学监:负责管理庚子留学生事务的官员。

游美学务处:负责派遣和资助庚子留学生赴美的机构。

青年会:在美国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的组织。

4、庚子留学名词解释汇总

庚子赔款

清廷为平息八国联军侵华,于1901年签署《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留美禁约

1900年,清廷为防止变法运动人士逃往海外,颁布《留美禁约》,禁止国民赴美留学。

庚款留学

1908年,清廷决定用庚子赔款中的一部分资助出国留学。

游美学务处

1909年,清廷设立游美学务处,负责派遣和管理庚款留学生。

肄业期满

庚款留学生出国留学期满后,必须回国服务。

满期回国

庚款留学生肄业期满后,必须回国服务,否则将被追回全部留学费用。

助学金

庚款留学期间,留学生可以领取助学金,作为生活和学习费用。

奖学金

庚款留学期间,成绩优异的留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作为对学业的奖励。

自费留学

庚款留学名额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希望出国留学的国民的需求,于是出现了自费留学。

留学专家

指长期从事留学指导、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