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鲁迅为什么要到外地求学和留学(鲁迅为什么要离开故乡到异地求学)

  • 作者: 马珺朵
  • 发布时间:2024-08-28


1、鲁迅为什么要到外地求学和留学

鲁迅到外地求学和留学有多重原因:

求知欲和求变之心:

鲁迅生于188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衰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鲁迅自幼便对传统思想和社会弊端有所不满,渴望学习新思想、新知识。

科举之路的失望:

清末,科举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要出路。鲁迅在参加科举考试时,目睹了考试中腐败和不公,对科举制度深感失望,萌生了出国求学的想法。

思想启蒙的影响:

19世纪末,西方思想传入中国,鲁迅接触到了严复、梁启超等启蒙思想家。他们的著作对鲁迅产生了巨大影响,激发了他对民主、科学和社会变革的向往。

留学日本的契机:

1902年,日本政府颁布留学奖励令,招收中国留学生。鲁迅通过考试获得留学资格,于1902年赴日留学。

求救亡图存之道:

在日本期间,鲁迅深刻感受到国家积弱落后,深感救亡图存的紧迫性。他学习医学,希望通过掌握科学知识来强健国人身体,增强民族体质。

鲁迅到外地求学和留学,既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求知欲和求变之心,也是为了寻求改变国家命运的途径。他的留学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

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故乡到异地求学

鲁迅离乡求学,缘由多重:

其一,求新知,破旧俗。故乡绍兴民风保守,科举之风盛行。鲁迅自幼饱受封建礼教束缚,心怀打破旧俗之志。

其二,寻求救国之道。国势衰微,列强环伺。鲁迅深感救国之任重道远,游学日本,试图探寻富国强兵之道。

其三,开阔视野,拓宽胸襟。鲁迅认为,闭门造车不能成器,只有游学异地,才能接触新思想、新文化,拓宽眼界,增长见识。

其四,避世纷争,潜心求学。故乡环境复杂,党派争执不断。鲁迅不堪其扰,毅然决然离开,在异地求学期间,潜心于知识的海洋,为以后的思想变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鲁迅离乡求学,既是逃避故乡的束缚,也是为了寻求救国之道、开阔视野。他的选择,不仅影响了他的个人命运,也为中国近代革命事业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3、鲁迅为什么去日本留学英文翻译

鲁迅赴日留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中日关系的恶化: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激起中国人的愤怒。鲁迅目睹了国家和民族的屈辱,深感振兴国家迫在眉睫。

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满:鲁迅对中国传统的礼教、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深感不满。他认为这些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自由。

3. 对西方新思想的向往:19世纪末,日本明治维新后引进了西方的新思想和技术。鲁迅通过阅读日本翻译的西方作品,了解了进化论、民主思想和文学革命等新思想。他渴望学习这些新思想,为中国的变革注入新的动力。

4. 医学求学的愿望:鲁迅最初赴日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医学。他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医疗技术,救治国人,减轻他们的痛苦。

5. 政治庇护:由于参与反清革命活动,鲁迅遭到清政府的通缉。1902年,他逃往日本,并在那里获得了政治庇护。这为他提供了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为他的思想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去日本留学

鲁迅先生选择赴日留学,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救国志向:

鲁迅出生于清末,目睹国家积弱,深感救国迫切。他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需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以挽救国家危亡。

二、日本留学风潮:

当时,留学日本成为知识分子救国的一条重要途径。日本作为亚洲现代化国家,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吸引了众多中国学生前往求学。

三、医学启蒙:

鲁迅最初赴日留学的目的是学习医学,希望用西方医学知识为国人解除病痛。他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和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认为医学可以强身健体,塑造健全的国民,从而振兴中华。

四、寻求新思想:

日本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容纳了各种思想流派。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以及鲁迅推崇的进化论、个人主义等。这些思想开阔了他的视野,促使他形成批判性的思维。

鲁迅先生赴日留学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包括救国志向、医学启蒙、寻求新思想等。他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和思想,为中国的进步和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