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缝大该如何矫正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王梓沐 上传提供



儿童牙缝大是否需要矫正以及如何矫正,需结合年龄、牙齿发育阶段和具体原因来判断。以下是详细的解答和建议:

一、先判断是否为正常现象

1. 乳牙期(6岁前)的牙缝大

正常现象:乳牙小而稀疏,为恒牙预留空间是正常的(尤其门牙间缝隙)。恒牙比乳牙大,这种缝隙可避免未来牙齿拥挤。

无需干预:除非影响咀嚼或发音,否则通常观察即可。

2. 替牙期(612岁)的牙缝

混合牙列阶段:乳牙脱落、恒牙萌出时可能出现暂时性缝隙(如门牙间的“丑小鸭期”),多数随牙齿长齐自然闭合。

异常情况:若缝隙过大或伴随其他问题(如多生牙、唇系带过长),需检查。

二、需矫正的病理原因

1. 多生牙或埋伏牙

额外牙齿占据空间导致缝隙,需拍X光片确认,手术切除多余牙后矫正。

2. 唇系带附着过低

上唇系带过长可能造成门牙间缝隙,需手术调整系带后正畸关闭缝隙。

3. 不良习惯

吮指、吐舌、口呼吸等可能导致牙齿移位,需先戒除习惯再矫正。

4. 恒牙缺失或过小

先天缺牙或牙齿形态异常(如锥形侧切牙)需修复或正畸治疗。

三、矫正方法

1. 自然观察

乳牙期或替牙早期无病理因素的缝隙,定期口腔检查即可。

2. 功能性矫治器

适用于替牙期因颌骨发育或习惯导致的缝隙(如活动矫治器、舌挡等)。

3. 固定矫治( braces)

恒牙列完全萌出后(12岁左右),通过托槽或隐形矫治器关闭缝隙。

4. 其他治疗组合

若缝隙由缺牙导致,可能需种植牙或贴面修复;过小牙可能需树脂修复后再正畸。

四、家长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

每36个月看一次儿童牙医或正畸专科,监测牙齿发育。

2. 早期干预

若7岁后仍有明显缝隙或异常,建议正畸评估(美国正畸协会推荐7岁首次检查)。

3. 日常护理

培养刷牙、使用牙线的习惯,避免因龋齿导致牙齿缺失而加大缝隙。

何时需就医?

牙缝伴随乳牙早失、恒牙迟萌、咬合异常。

家族有牙齿缺失或遗传性牙缝问题。

孩子因牙缝影响自信或发音。

建议尽早咨询专业正畸医生,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如全景片)明确原因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网站温馨提醒 还有整形疑惑?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医生对比、价格对比等服务喔~!
相关推荐
预约医院医生
咨询整形价格 3
免费看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