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批勤工俭学留法学生赴法国(我国第一批勤工俭学留法学生赴法国工作)
- 作者: 郭瑶吉
- 发布时间:2024-09-05
1、我国第一批勤工俭学留法学生赴法国
1919年,蔡元培领导的北京大学,最早选派了一批优秀的本科生赴法勤工俭学,有吴雨僧、李书华、蔡尧阶、蒋方震、杨承宗、曾昭抡、马叙伦、朱谦之等。这是一批政治觉悟较高的进步青年,他们主张改革传统教育制度,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曾经这样评价:“‘五四’运动的事实证明,中国真正觉醒了。”
1919年下半年,青年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北京等地建立了“少年中国学会”和“工读互助团”。他们积极宣传“勤工俭学”,把勤工俭学作为救国和个人发展的新的奋斗目标。
1920年,北京大学在蔡元培的支持下,成立“勤工俭学会”,由蔡元培任会长,李大钊、马叙伦、陶孟和、蒋梦麟、刘半农等为执行委员。该会团结了北大的进步力量,推动了北大勤工俭学运动的开展。
北大成立勤工俭学会以后,其他各校也纷纷成立了类似的组织,如清华学校的“勤工俭学部”,南开学校的“勤工俭学会”,等等。
1920年11月29日,北京大学派出了第一批勤工俭学留法学生。这批学生共120人,他们乘法国邮轮“盎代尔”号从上海出发,前往法国勤工俭学。
这批勤工俭学学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赴海外留学的留学生。他们的留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开端,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远赴海外寻求救国真理。
这批勤工俭学留法学生的赴法,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国革命事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在法国勤工俭学,一方面接受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积极参加当地的革命活动,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2、我国第一批勤工俭学留法学生赴法国工作
3、1919年第一批法国勤工俭学人员名单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人员名单:
一、由北京政府派遣,公费留学
杨昌济(胡适的老师)
.jpg)
李石岑(北大教务长)
何炳松(北大图书馆馆长)
杨西堂(北大化学系主任)
饶毓泰(北大物理系主任)
二、自费留学
理工科
竺可桢(气象学家,后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华罗庚(数学家)
钱学森(火箭专家)
严济慈(物理学家)
侯德榜(航天工程学家)
文科
胡适(新文化运动领袖)
傅斯年(历史学家)
郭沫若(文学家)
郁达夫(文学家)
徐志摩(诗人)
艺术
徐悲鸿(画家)
常书鸿(画家)
潘玉良(画家)
刘海粟(画家)
林风眠(画家)
这些勤工俭学人员赴法后,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成绩。他们不仅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接触到了法国自由、民主的思想,为中国近代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中国第一次去法国勤工俭学名单
1919年,中华民国政府派出首批勤工俭学留学生赴法国。这批学生共100人,由蔡元培和李石曾率领。他们于1919年7月29日从上海出发,8月25日抵达马赛。
这批勤工俭学留学生在法国主要分布在巴黎、里昂、图卢兹等城市。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挣取生活费。在学习方面,他们主攻文史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在打工方面,他们从事过各种工作,如服务员、清洁工、翻译、家庭教师等。
这批勤工俭学留学生在法国期间,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还开阔了眼界,了解了西方文化。他们中的许多人回国后成为各领域的杰出人才,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富春、罗荣桓等。他们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
这批勤工俭学留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促进了中法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中国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