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一词起源于哪个朝代(留学生一词是由哪个国家创造的)
- 作者: 王晚澄
- 发布时间:2024-09-09
1、留学生一词起源于哪个朝代
留学生一词,源于清朝。
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自强求富,派遣大批学生留学海外,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这些学生在国外求学期间,被称为“留学生”。
留学生一词的出现,标志着清政府对教育改革的重视和对人才培养的渴望。留学生归国后,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带回国内,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留学生”一词沿用至今,泛指在国外接受教育的中国学生。他们肩负着文化交流和人才引进的使命,为中外友好合作和中国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留学生一词是由哪个国家创造的
留学一词诞生于中国,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1872年,清朝政府选派了一批幼童赴美国留学,称为“幼童出洋”。这些留学生身处异国他乡,与祖国隔着重洋,被称作“留美幼童”,简称“留美”。
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清朝政府扩大了留学范围,派出了更多的留学生前往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这些国家也开始使用“留学生”一词来称呼中国学生。
到了20世纪初,“留学”一词在中文语境中广泛传播,并逐渐成为出国求学的代名词。
值得一提的是,“留学生”一词不仅在中国使用,在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等地,也用“留学生”来称呼本国学生在海外留学。
因此,留学生一词起源于中国,并在中文语境中以及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成为一种通用术语,表示出国求学的学生群体。
3、留学生一词来自于哪个朝代
留学生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汉代。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外交流增多,一些外国留学生慕名而来,求学于洛阳太学。这些人被称作“外国郎”。
东汉时期,“外国郎”一词逐渐演变为“留学生”。“留”字意为滞留、居住,“学生”则指求学之人。合起来,留学生指的就是在他国滞留求学的外国学生。
当时,留学生主要来自西域各国,如安息、大秦等。他们学习汉语、文学、历史、法律等知识,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又有印度和中亚地区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佛经。唐朝时,留学生达到鼎盛,来自高丽、日本、印度等国的留学生络绎不绝,为我国的科举制度、文化艺术等领域带来了深远影响。
此后,留学生一词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专有名词,用来指称外国学生在他国学习的情况。
4、留学生一词来源于什么时代
留学生一词最早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
_1.jpg)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清政府派出了首批出国留学生,以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这些留学生被称为“派赴出洋肄业”的学生。
1875年(清光绪元年),清政府成立了“出洋留学事务局”,负责管理出国留学生的事宜。该局也开始使用“留学生”一词,指代出国学习的学生。
此后,“留学生”一词逐渐成为惯用语,一直沿用至今。它特指在外国学习的中国学生,区别于在国内就读的学生。
清朝时期,留学生主要出国学习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