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法勤工俭学起源地(留法勤工俭学是谁组织的)

  • 作者: 张洛萱
  • 发布时间:2024-09-13


1、留法勤工俭学起源地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起源地:长沙明德中学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源于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1918年,李石曾等人在长沙创办了明德中学,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为办学宗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明德中学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李石曾的倡导下,明德中学成立了赴法勤工俭学团,并选派了杨昌济、徐特立等首批留法学生。

留法勤工俭学的目的是让中国学生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回国后投身于国家建设。留法学生们在法国一边做工赚钱养活自己,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勤奋学习。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斗争,宣传新思想,为促进中法两国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项重要爱国运动。它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明德中学作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起源地,在近代中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留法勤工俭学是谁组织的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组织者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由中国近代留法学生共同发起的,其主要发起人有:

蔡元培: 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议并组织留法勤工俭学。

李石曾: 北京大学校务长,负责留学生选拔和派遣事务。

吴稚晖: 法国巴黎中法大学教授,协助留学生在法国的工作安排。

施蛰存: 赴法留学生,负责留学生在法国的生活和学习。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得到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支持,他拨款资助留学生。

还有许多留法学生和社会人士为该运动做出了贡献,包括:

曾仲鸣: 担任勤工俭学杂志主编,宣传运动宗旨。

周恩来: 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后成为运动领导人。

邓小平: 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后成为中国领导人。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得到了法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留法勤工俭学开始的标志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特殊经历,其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一封电报。

1919年12月3日,时任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的李石岑向法国教育部长发了这样一封电报:“中国教育部选派勤工俭学学生一千至二千名赴法学习,乞贵部长协助。”

这封电报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开始派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电报发出后,法国教育部立即进行了积极回应,同意接纳中国学生赴法学习,并提供了相关便利条件。

随即,北京政府教育部于1920年1月正式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负责组织和管理留法勤工俭学事宜。同年3月,第一批108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启程前往法国。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不仅刻苦学习,还积极投身于法国的社会文化活动,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各领域的栋梁之才。

留法勤工俭学电报的发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序幕。这一运动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政治、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精英,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留法勤工俭学的成员

留法勤工俭学的成员们怀揣着梦想和抱负,远渡重洋来到法国这座文化艺术的殿堂。他们在学业之余,以勤劳和毅力从事各种工作,既补贴家用,又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

他们中有在餐馆端盘子的服务生,用流利的法语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有在商店收银的售货员,用热情和耐心帮助顾客;更有在工厂车间工作的技工,用熟练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勤工俭学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经济困难,更让他们融入法国社会,体会多样性文化,拓展国际视野。他们与同事相处融洽,学习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吸取不同的思想和观念。

在学业上,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复习功课,刻苦钻研,不甘落后。他们充分利用法国的教育资源,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留法勤工俭学的成员们是勤劳、智慧、坚毅的新一代青年。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为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他们的身影,成为海外学子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勇于追梦,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