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第1号留学预警(教育部发布2017年第1号留学预警)
- 作者: 张景洲
- 发布时间:2024-09-13
1、教育部第1号留学预警
教育部第1号留学预警:谨防“学历工厂”
教育部发布首个《留学预警》,提醒有意留学的学生和家长谨防非法留学中介和境外低质院校。
预警指出,一些不法中介通过虚假宣传、低价诱惑等方式,诱骗学生前往境外低质院校就读,甚至涉嫌出售假文凭。这些院校往往教学质量低下,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却背负沉重债务。
其中,一种常见骗局是“学历工厂”。这些院校通过设置大量专业、压缩学制、降低入学门槛等方式,吸引学生快速获得文凭。这些文凭往往不被国内外认可,学生不仅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更会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教育部提醒,选择留学院校时务必慎重。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院校信息,了解其办学资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情况。同时,要与国内外使领馆、教育机构等权威渠道核实信息。
对于不法中介的虚假承诺,学生和家长应保持警惕,不要轻易受诱惑。在签订任何留学协议前,务必仔细审查条款,避免落入陷阱。
.jpg)
教育部强调,留学是一项重大投资,涉及学生和家庭的未来。因此,在选择留学途径时,务必擦亮眼睛,理性决策,谨防“学历工厂”和非法留学中介的欺骗。
2、教育部发布2017年第1号留学预警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第1号留学预警,旨在提醒广大出国留学人员注意相关风险,保障留学安全。
预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留学目的地风险提示:
注意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稳定、社会治安和自然灾害风险。
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避免前往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战争冲突地区的国家或地区。
留学机构资质审查:
确认留学机构的合法资质,避免被不法中介欺骗。
仔细查阅机构的招生简章、合同条款,并保留相关证据。
向中国驻外使领馆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核实机构信息。
留学安全防护措施:
妥善保管护照、签证等重要证件。
购买相应保险,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
提高安全意识,注意日常防范,避免单独夜间出行。
及时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告知留学期间的动态和所在地信息。
遇紧急情况,及时寻求当地警方、使领馆等机构的帮助。
教育部提醒广大留学人员,出国留学应慎重选择留学目的地和机构,提高安全意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度过一段安全、充实而有意义的留学时光。
3、教育部发布2019年第一号留学预警
2021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2019年第一号留学预警。预警中提及,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留学中介机构和学校存在虚假宣传、诱骗学生出国,提供不实信息,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等问题。
教育部提醒广大拟出国留学人员,在选择留学项目和机构时,要提高警惕,充分了解留学目的国的教育制度、相关政策法规和留学费用等情况,选择正规留学中介机构和知名度较高的学校。
同时,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轻信虚假宣传,切勿被低价留学、快速办理签证等噱头所迷惑。出国留学前,应详细了解所申请的学校和专业,考察学校的资质和教学水平,并与对方学校直接沟通,确认留学信息真实性。
教育部还建议学生签订正式留学合同,明确留学目的、留学费用、办理签证等事项,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在出国留学期间,应遵守目的国法律法规,及时与驻外使领馆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保持联系,遇到困难及时寻求帮助。
4、教育部2021年第1号留学预警
随着出国留学热潮的持续,教育部发布了2021年第1号留学预警,提醒出国留学人员谨慎选择留学目的地和留学机构,防范留学风险。
预警主要关注三方面内容:
留学目的地风险:部分国家和地区因疫情防控、社会安全或政治动荡等因素,存在较高的留学安全风险。预警提醒学生在选择留学国家时,应充分考虑目的地的安全状况和政治稳定性,避免前往风险较高的地区。
留学机构风险:教育部发现个别留学中介机构存在虚假宣传、虚假承诺、收取高额费用、拖延签证进程等不法行为,导致学生利益受损。预警强调,学生应选择合法合规的留学中介机构,并详细了解留学项目和服务内容,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学生在申请留学签证、填写留学材料时,需要提供个人信息、护照、银行卡等敏感资料。预警提醒学生注意个人信息保护,避免在非官方渠道泄露重要信息,谨防身份信息被盗用或诈骗。
教育部呼吁出国留学人员提高安全意识,理性选择留学目的地和机构,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同时,预警也建议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教育部发布的留学预警信息,关注留学目的地国动态,保障自身安全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