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派留学党籍如何保留(公派留学成功后在职能辞职么)
- 作者: 李清然
- 发布时间:2024-05-10
1、公派留学党籍如何保留
公派留学期间党籍保留
公派留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党组织对此高度重视。根据相关规定,公派留学人员在留学期间党籍保留,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申请原则
公派留学人员在出国前,应向原党组织提出保留党籍的申请,并由原党组织审核批准。
二、管理原则
1. 建立组织关系。留学人员应与当地中国使领馆或党支部建立组织关系,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2. 参加组织活动。留学人员应积极参加当地党支部组织的学习、座谈等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3. 交纳党费。留学人员应按时交纳党费,体现党员意识。
三、考察原则
留学期间,原党组织将通过与留学人员的联系、考察报告等方式,对留学人员的政治思想和组织纪律情况进行考察。考察合格者,在回国后可继续保留党籍。
四、复查原则
留学人员回国后,原党组织应对其在留学期间的表现进行复查,如有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将按规定处理。
五、后续管理
留学人员回国后,应按照组织安排,继续在原单位或其他单位工作。原党组织应继续加强对留学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帮助他们发挥专长,服务国家建设。
通过以上规定和措施,党组织保障了公派留学人员的政治身份,加强了党组织对留学人员的管理,确保留学人员在思想政治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2、公派留学成功后在职能辞职么
公派出国留学,归国后辞职与否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供参考:
辞职的利弊
优势:专心从事学术研究或与出国学习专业相关的职业,有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辞职后可以避免工作和学习的冲突。
劣势:放弃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积累的经验,可能会影响职业生涯发展。辞职后可能面临经济压力,尤其是刚归国时。
不辞职的利弊
优势:保留原有工作和经验,既能从事学术研究,又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劣势:可能面临工作和学习的冲突,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
影响因素
做出选择前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专业领域:有些专业领域,出国留学后回国从事学术研究更具优势,而有些领域则更适合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个人兴趣和目标:个人对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的兴趣和目标不同,会影响对辞职与否的判断。
.jpg)
经济状况:辞职后可能面临经济压力,需要提前做好财务规划。
工作单位支持:有些工作单位支持员工公派出国留学,并提供在职学习或晋升机会,可以考虑不辞职。
综合以上因素,公派留学归国后辞职与否是一个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慎重考虑的问题。
3、公派留学生必须是党员吗
近年来,关于公派留学人员是否必须是党员的话题引发热议。
有人认为,公派留学是国家资助,代表国家形象,因此公派留学生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成为党员是必要的。党员身份可以确保留学人员在海外时刻牢记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家形象,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也有不同观点。反对者指出,公派留学是学术交流的一种形式,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才是选拔公派留学人员的主要标准。党员身份与学术能力并不直接相关,硬性要求公派留学生必须是党员,有违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并非所有优秀人才都是党员,如果一刀切地将非党员拒之门外,将造成人才流失。
强制要求公派留学人员成为党员也可能带来反效果。一些非党员可能迫于压力而加入党组织,但未必真正认同党的理念,甚至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这不仅会影响公派留学人员的学习生活,也不利于党组织的建设。
因此,是否要求公派留学人员必须是党员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应以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为首要选拔标准,避免人为设置党员身份限制。同时,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鼓励有志向的公派留学人员加入党组织,但不强制要求。
4、党员公派出国留学规定
党员公派出国留学规定
为规范和加强党员公派出国留学工作,根据有关规定,现就党员公派出国留学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申请公派出国留学(以下简称公派留学)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二、选派条件
1. 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党性观念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2. 业务能力突出,在专业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学术潜力;
3. 符合国家留学管理规定和国外留学院校、机构的入学要求;
4. 符合国家规定的出国年龄要求和身体健康状况;
5. 家庭关系稳定,无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
三、选派程序
1. 提出申请:党员提出公派留学申请,填写《党员公派出国留学申请表》,并提交相关材料。
2. 单位推荐:单位根据本单位公派出国留学计划,结合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资格审查和推荐。
3. 部门审核:上级党组织对推荐人员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
4. 登记备案:审核合格的党员,由上级党组织登记备案,并统一向主管部门申报。
5. 出国派遣:主管部门根据申报情况,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确定出国派遣人员。
四、监督管理
1. 单位负责对公派留学党员进行监督管理,定期了解其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学术成果,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2. 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检查单位的选派和管理工作,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
3. 公派留学党员应自觉遵守有关规定,服从单位和主管部门的管理,按时完成留学任务,学成回国后,积极服务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