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大清首批留学生名单公布(大清第一批留学生52人有多少回来的)

  • 作者: 陈希言
  • 发布时间:2024-05-10


1、大清首批留学生名单公布

大清首批留学生名单公布,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篇章

1872年,清朝政府选拔了首批30名幼童远赴美国留学。经过层层筛选和严格考试,这些怀揣梦想的少年踏上了异国求学的漫漫长路。

名单如下:

黎庶昌(广东)

詹天佑(广东)

杨兆鋆(江苏)

蔡绍基(广东)

容闳(广东)

龙承万(广东)

刘铭传(安徽)

吴子珍(福建)

丁良才(浙江)

黄开甲(广东)

薛福成(江苏)

张荫桓(江苏)

张云翼(江苏)

曾纪泽(湖南)

邹德科(四川)

盛宣怀(江苏)

陈兰彬(广东)

邓士聪(广东)

李鸿章(安徽)

左宗棠(湖南)

刘坤一(湖南)

这些留学生肩负着清政府的殷切期望,潜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他们勤奋刻苦,学成归国后,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詹天佑设计和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之父。容闳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京师同文馆,培养了大批外交人才。刘铭传任台湾巡抚期间,积极推行近代化改革,为台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清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先驱和开拓者,他们用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奋斗精神,为国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术,为民族复兴铺平了道路。

2、大清第一批留学生52人有多少回来的

大清第一批留学生共52人,其中的12人中途退学或死亡,另外13人没有回国,而27人最终返回了中国。

这27位归国留学生中,有的成为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如詹天佑、郑观应等人;有的从事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如马建忠、唐绍仪等人;也有的投身政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改革,如梁启超、康有为等人。

虽然只有不到一半的留学生最终回国,但他们的留学经历和学识却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带回中国,为国家的近代化进程添砖加瓦,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先驱者。

3、大清首批留学生名单公布时间

1872年9月11日,中国清政府历史上首批留学生名单正式公布。这批留学生共30名,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优秀学子。他们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习了自然科学、工程、军事等专业知识,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骨干力量。

这30名留学生分别是:

1. 容闳(团长)

2. 陈兰彬

3. 黄开甲

4. 黎兆棠

5. 邝华荣

6. 朱桂莘

7. 容闳

8. 邓传安

9. 李遇林

10. 周文元

11. 林达泉

12. 何昌龄

13. 黄佐良

14. 伍廷芳

15. 唐炯

16. 刘 Poids

17. 卢兴仁

18. 薛璋

19. 康有为

20. 梁启超

21. 刘光第

22. 杨锐

23. 严复

24. 马建忠

25. 刘坤一

26. 李鸿章

27. 曾国藩

28. 左宗棠

29. 张之洞

30. 李中堂

这批留学生在学成归国后,投身于中国的建设事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教育、军事和文化的发展。

首批留学生名单的公布标志着中国近代留学生教育的开始。此后,中国陆续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出国学习,为中国的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4、清朝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背景

清末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首次派出了留学生出国留学。这批留学生背景多样,各怀抱负:

官派学生:

由朝廷选拔,多为满汉贵族子弟或翰林出身。

奉命出国考察欧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以学习西方治理之道和强军之法。

著名代表:詹天佑、郑观应等。

军界学生:

出自北洋舰队、淮军等军队。

赴美、英等国学习海军、炮术、武器制造等军事技术。

旨在提升清军战力,壮大北洋舰队。

著名代表:严复、邓世昌等。

民办学生:

由民间团体或个人资助出国。

留学范围较广,涵盖政治、经济、教育、医学等领域。

旨在探索新知识,为中国近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著名代表:容闳、张之洞等。

这批留学生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求知欲望,赴海外求学,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他们学成归国后,在政治、军事、教育、科技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