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冠延长术通常需要磨除部分牙槽骨(骨修整)以达到延长临床牙冠的目的,具体取决于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治疗目标。以下是关键点解析:
1. 手术目的
暴露健康牙体组织:当牙齿因龋坏、折断或过度磨损导致牙冠过短时,需要暴露更多牙体以修复(如做冠或贴面)。
改善美观或功能:例如修复“露龈笑”或调整不对称的牙龈线。
清除病变组织:切除感染或炎症的牙龈及骨组织,确保修复体边缘位于健康组织上。
2. 是否需要磨骨?
视情况而定:
需要磨骨:若牙齿断端或龋坏边缘位于牙龈下较深位置(通常>3mm),仅切除牙龈无法充分暴露牙冠,则需去除部分牙槽骨(骨切除),使牙齿的生物学宽度(约2mm)得以维持,避免术后牙龈炎症或退缩。
无需磨骨:若仅需少量延长(如12mm),可能仅通过牙龈切除术(软组织修整)即可实现。
3. 手术关键步骤
1. 评估与设计:通过临床检查、X线片(如根尖片或CBCT)确定骨高度、牙根长度及剩余牙体组织。
2. 牙龈切开与翻瓣:暴露下方牙槽骨。
3. 骨修整:精确去除部分牙槽骨,确保修复体边缘与骨缘之间有至少3mm距离(保护生物学宽度)。
4. 缝合与愈合:牙龈复位缝合,术后需46周愈合后再行永久修复。

4. 注意事项
适应症限制:牙根过短或骨支持不足者可能不适合(需评估骨保留量是否影响牙齿稳定性)。
美学风险:前牙区需谨慎设计,避免术后牙龈轮廓不自然。
术后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刺激术区。
牙冠延长术是否磨骨取决于患牙的解剖条件和修复需求。多数情况下需联合牙龈切除与骨修整,但需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术前详细评估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