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凹陷的整形修复需要根据凹陷的成因、严重程度以及个人面部整体结构来定制方案。以下是常见的修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庭凹陷的常见原因
1. 先天因素:骨骼发育不足(如鼻基底凹陷、上颌骨发育不良)。
2. 衰老影响:胶原流失、脂肪垫下移、骨质吸收导致中庭支撑不足。
3. 外伤或手术:如鼻部手术后的继发凹陷。
二、修复方法
1. 非手术方式(轻度凹陷)
玻尿酸/胶原蛋白填充
适合:鼻基底、面中部轻微凹陷。
优点:创伤小、恢复快。
缺点:需定期补打(维持612个月),可能移位或肿胀。
自体脂肪移植
适合:中庭软组织不足者。
优点:效果永久(存活后)、自然。
缺点:吸收率不稳定,可能需要多次填充。
2. 手术方式(中重度凹陷)
假体植入(鼻基底/面中部)
材料:硅胶、膨体、Medpor或自体肋软骨。
适合:骨骼性凹陷,如“月亮脸”或上颌骨发育不良。
优点:效果永久,支撑力强。
上颌骨截骨前移(正颌手术)
适合:严重骨性凹陷,可能伴随咬合问题。
风险:手术创伤大,需联合正畸治疗。
面部提升术(联合填充)
适合:衰老导致的中庭下垂+凹陷,如配合线雕或SMAS提升。
三、关键注意事项
1. 整体协调性:中庭修复需与鼻部、额头、下巴比例协调,避免过度填充导致“面具脸”。
2. 解剖层次:填充或假体需放置在正确层次(如骨膜上),避免表情僵硬。
3. 医生选择:优先选择经验丰富的颌面外科或整形外科医生,尤其是复杂骨性手术。
4. 术后护理:避免挤压、早期冰敷减轻肿胀,遵循医嘱预防感染。

四、术后效果预期
非手术:12周消肿,效果立即可见。
手术:需13个月恢复,最终效果稳定需半年左右。
五、风险与并发症
填充不当可能导致血管栓塞(罕见但严重)、不对称或结节。
假体可能出现移位、感染或排斥反应。
正颌手术可能伴随神经损伤、出血等风险。
建议先通过面诊结合CT或3D影像评估凹陷类型,再选择个性化方案。如果伴随其他面部问题(如鼻梁低、法令纹深),可能需要联合治疗(如鼻综合+鼻基底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