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为什么没有完成学业就回国了)
- 作者: 郭谨川
- 发布时间:2024-05-10
1、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
在1872年,清政府选拔了一批幼童赴美留学,共120名,年龄在10到15岁之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官费出国留学。
这些幼童被送到美国不同州的寄宿家庭,接受美国文化和语言教育。他们学习了英语、数学、科学、历史等科目,也接触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
.jpg)
幼童们在美期间,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中国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詹天佑,作为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他后来成为中国第一条铁路的总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容闳,也是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他后来成为外交官,为中美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幼童出国留学,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为中国输送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为什么没有完成学业就回国了
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没有完成学业就回国的原因较为复杂,有以下几个方面:
.jpg)
家庭经济因素:幼童出国留学费用昂贵,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清政府当初承诺资助幼童的留学费用,但随着清朝财政困难,资助不断减少,甚至中断。这导致许多家庭无力继续支付巨额学费。
政治动荡:1870年,美国爆发排华浪潮,歧视和暴力行为层出不穷。幼童在留学期间也受到不公正对待和欺凌。清政府担心幼童的安全,决定召回他们。
教育理念不同:美国教育强调独立自主和批判性思维,与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死记硬背的教育体系有很大差异。幼童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不适应,难以融入美国文化。
学业成绩不佳:幼童赴美时平均年龄仅10岁左右,语言基础薄弱,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他们在美国学校的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部分学生甚至被认为不适合继续深造。
清政府政策转变:1879年,清政府决定改变留美幼童政策,不再将他们培养成未来的国家栋梁,而是转向派遣官员赴美考察。因此,政府不再对幼童留学提供支持,幼童们纷纷回国。
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未能完成学业回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经济压力、政治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也有教育理念差异、学业成绩不佳、清政府政策转变等内部因素。
3、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纪录片观后感
观罢纪录片《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不禁感慨万千。
120年前,一群年仅8-12岁的少年,怀揣梦想,远涉重洋,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之路。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勤奋学习,学成归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纪录片中,那些幼童稚嫩的面孔历历在目。他们离开家乡、父母时的离别之情,学习中的艰辛与努力,归国后的报效祖国之志,都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
幼童们寄托着民族的希望,却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远离亲人,身处陌生的环境,既是求学的先驱,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时至今日,中美教育交流已发展到新的高度。纪录片中的精神永不褪色:勤奋求学,报效祖国。对于我们这一代留学生,纪录片既是激励,也是警醒。
作为新时代的留学生,我们应当继承幼童们的优良传统,刻苦学习,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同时,我们更要肩负起文化交流的使命,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美两国的友谊。
观影至此,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会铭记幼童们的精神,珍惜留学机会,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发展和中美友好做出自己的贡献。
4、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中的詹天佑
十九世纪末,年仅12岁的詹天佑随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为日后成为中国近代铁路工程的先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年留学的经历,大大开拓了詹天佑的眼界。在美国,他接触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理论,掌握了铁路勘测、设计和施工等专业知识。同时,他也感受到美国工业文明的蓬勃发展,坚定了振兴中华的志向。
回国后,詹天佑投身于铁路建设事业。他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翻越了八达岭长城,解决了世界铁路工程史上的难题。他还参与了川汉铁路、粤汉铁路等重要铁路的修建,为中国铁路网的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
詹天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更是一位爱国者。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铁路事业,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人格和成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中国科技界和工程界的杰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