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提升和自体脂肪填充通常可以同时进行,但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评估决定。以下是关键考虑因素:
1. 可行性分析
互补效果:面部提升(如线雕、SMAS除皱术)主要解决松弛下垂,而脂肪填充可改善容积流失(如太阳穴、面颊凹陷),两者结合可能达到更全面的年轻化效果。
手术顺序:一般先进行提升固定结构,再填充脂肪,以避免移位影响效果。
2. 适用人群
适合:中重度松弛伴随明显容积缺失者,或希望一次性改善多种问题的患者。
需谨慎:皮肤过薄、循环差、瘢痕体质者,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
3. 潜在风险
脂肪存活率:提升术可能影响局部血供,导致脂肪吸收不均(需医生经验丰富)。
恢复期延长:肿胀、淤青可能更明显,需更长时间恢复(约24周)。
感染风险:联合操作增加创伤,需严格无菌管理。
4. 医生技术关键
三维美学设计:需精确计算提升力度与填充量,避免过度矫正(如“馒化脸”)。
分层注射:脂肪应填充在深层(骨膜上/肌肉层),避免干扰提升的悬吊结构。
5. 术后护理要点
特殊注意事项:术后1个月内避免按摩,防止脂肪移位或线材早露。
冷热敷管理:前3天冷敷减肿,72小时后热敷促进循环(避开填充区)。
建议:选择同时精通提升术与脂肪移植的整形医生,并采用3D模拟评估术后效果。部分案例可能分阶段进行(如先提升,3个月后填充)以确保安全性。术前需全面检查凝血功能及皮肤弹性。
最终决策需结合个体老化特征、手术方案及医生经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