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骨手术中的劈外板(Outer Cortex Split)是一种针对下颌角或颧骨等部位的外层骨板进行减薄或重塑的精细化操作,旨在改善面部轮廓。以下是专业且安全的操作步骤,但需注意此类手术必须由资深整形外科医生在正规医疗机构完成,非专业人士切勿尝试:
一、术前准备
1. 影像学评估
拍摄三维CT或X光片,精确测量骨骼厚度、神经血管位置(如下颌神经管),设计截骨线。
2. 标记与设计
根据患者面部比例标记需劈除的外板范围,避开关键解剖结构。
二、手术步骤
1. 麻醉与消毒
通常采用全身麻醉,局部消毒铺巾。
2. 切口与暴露
下颌角劈外板:经口内黏膜切口(避免外部疤痕),分离软组织至骨膜,暴露下颌角外板。
颧骨劈外板:可能结合口内与耳前小切口。
3. 骨膜剥离
轻柔剥离骨膜,显露出目标骨面,注意保护面神经分支。
4. 劈外板操作
精准截骨:
使用细长骨凿或超声骨刀沿预设线切开外板(深度约23mm),形成纵向骨缝。
用骨凿楔入骨缝,逐步劈离外层骨板(保留内层骨板完整性)。
减薄打磨:
对劈离的骨块进行修整或直接用磨头打磨外板至理想厚度,使轮廓平滑过渡。
5. 止血与冲洗
电凝止血,生理盐水冲洗骨屑,避免术后感染或骨增生。
6. 缝合与引流
分层缝合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视情况而定),加压包扎。

三、术后处理
抗感染:静脉抗生素35天,口腔护理(口内切口需漱口液)。
恢复监测:观察肿胀、神经功能(如唇部感觉),1周内流食,避免咀嚼。
影像复查:术后CT确认骨骼形态,评估对称性。
四、风险与注意事项
1. 严重风险
神经损伤(下牙槽神经麻木)、大出血、骨折、不对称或骨不连。
2. 禁忌症
凝血功能障碍、下颌骨发育不全、严重牙周病者不宜手术。
重要提示:劈外板对医生解剖经验、器械精度要求极高,需选择具备颌面外科资质的医院。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肿胀(13个月消退),完全恢复需6个月以上。术前务必充分沟通预期效果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