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第十六批留法勤工俭学(1919年12月25日留法勤工俭学名单)

  • 作者: 王奕琛
  • 发布时间:2024-05-10


1、第十六批留法勤工俭学

第十六批留法勤工俭学轰轰烈烈,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1920年,为了拓宽革命视野,学习先进科技,一批中国青年在蔡元培、李石曾等人的组织下,远渡重洋,开启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他们怀揣理想,勤工俭学,刻苦钻研,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

在法国,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半工半读,刻苦钻研。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坚持不懈,努力学习,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新中国的开国元勋,都是这批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杰出代表。

留法勤工俭学,不仅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还为中国革命播下希望的种子。他们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带回中国,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今天,我们缅怀第十六批留法勤工俭学先驱们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勤奋刻苦、勇于奉献的精神。他们的故事将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1919年12月25日留法勤工俭学名单

1919年12月25日,《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名单》公布:

一、预科班

1. 安兴业

2. 蔡汝增

3. 陈子实

4. 何书艺

5. 黄正武

6. 谢静远

7. 谢维俊

8. 吴坛忠

9. 郑肇经

二、机械科

1. 蔡诚圃

2. 卢朝贵

3. 马健斋

4. 汪育群

5. 翁心斋

6. 谢寿昌

7. 谢耀泉

8. 杨怀中

三、化工科

1. 方初升

2. 冯新戊

3. 洪惠全

4. 李国栋

5. 陆绍康

6. 伍可藻

7. 叶德胜

四、纺织科

1. 陈行健

2. 秦克

3. 侯志刚

4. 胡寿堂

5. 乔明启

6. 施幼方

7. 曹国泰

五、土木科

1. 陈运程

2. 蒋铭鼎

3. 潘伟农

4. 盛飞章

5. 韦永祚

6. 伍鼎康

7. 叶光弟

六、建筑科

1. 程家和

2. 黄国彦

3. 李康泉

4. 李益新

5. 孟宪成

6. 孙宗荣

7. 伍文宗

七、美术科

1. 王泽之

2. 韦尔令

3. 吴之芬

4. 辛志超

5. 杨洁哉

6. 张建斋

7. 周启光

3、留法勤工俭学百年新考第十六批

百年留法勤工俭学,薪火相传写新篇。

第十六批勤工俭学者启程赴法,追寻先辈足迹,开启逐梦之旅。这批学子来自全国各地,怀揣着报国之志,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求学路。

他们将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祖国发展积蓄力量。同时,他们也将勤工俭学,体验法国文化,增进中法交流。

勤工俭学的传统始于1919年,一批中国留学生在巴黎成立“勤工俭学励进会”。他们边学习边工作,刻苦钻研,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了重要力量。

一百年来,勤工俭学精神代代相传。这批新时代的勤工俭学者们 肩负着历史使命,继承先辈遗志,矢志不渝地为祖国腾飞而努力。

他们将以勤为本,苦学不辍。在法国的知识海洋中,他们将汲取营养,提升技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他们将以俭为德,艰苦奋斗。通过勤工俭学,他们将体会到劳动的喜悦,养成自立自强的好品格,为未来的事业打下坚固根基。

第十六批勤工俭学学者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新时代的追梦人。你们这一代的成长与成才,将对祖国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让我们共同祝愿这批留法学子学业有成,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4、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名单

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名单

1921年,赴法勤工俭学者数量激增,达到顶峰。根据当时法国教育部的统计,共有870名中国学生在法国留学,其中大部分属于勤工俭学的范围。他们来自中国各省,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和追求,远渡重洋,踏上求学之路。

清单显示,勤工俭学学生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仅有少数。其中,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的学生数量较多。他们的年龄大多在18岁至25岁之间,少数超过30岁。

学生们在法国的主要学习领域包括工业、矿业、医学、法律、政治经济学等。他们一边学习知识,一边在空闲时间做些兼职工作,以维持生计。常见的兼职工作有在工厂做工、在餐馆打工、代课授课等。

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他们往往寄居在条件简陋的房间里,经常挨饿受冻。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学有所成。

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名单不仅是一份历史记录,更是一份感人的奋斗史。它展现了中国青年为寻求知识和民族复兴而勇于拼搏、不畏艰难的精神。这些勤工俭学的学生后来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