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出国留学时初衷(徐志摩留学美国本来想回国从事的行业是)
- 作者: 胡璟浩
- 发布时间:2024-06-28
1、徐志摩出国留学时初衷
徐志摩出国留学的初衷根植于他对于新思想和文化知识的渴望。自幼接受中西文化熏陶,他深感中国传统教育的局限,亟待接触西方先进思想和理念。
1918年,徐志摩怀揣着对海外学术的憧憬,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他专修政治学和经济学,希冀以西方学识为媒介,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同时,他也涉足文学领域,广泛阅读西方名著,陶冶自身审美情趣。
留学期间,徐志摩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学子,他们共同探讨社会变革和文化革新。在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中,徐志摩的思想得到极大的解放,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世界观。
徐志摩的出国留学并非单纯寻求个人成就,而是怀有强烈的为国为民的使命感。他希望通过对先进文化的引进和吸收,唤醒国人的思想,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在他著名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中,寄托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恋和无限期望。
徐志摩出国留学的初衷在于追求新知、拓展视野,以西方学识为载体,探求中国现代化道路,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2、徐志摩留学美国本来想回国从事的行业是
徐志摩于1918年赴美国留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他的留学经历,对他的人生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徐志摩留学后本来想回国从事什么行业,目前有两种较为流行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徐志摩最初打算回国后投身政治,致力于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他在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深受影响,并曾参加过留学生组织的政治活动。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徐志摩主要想回国从事教育事业。他在留学期间曾担任过学校的助教和講師,教授中文和政治经济学课程。他喜欢教书,并且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无论徐志摩留学后打算从事什么行业,他最终选择回到中国投身文学创作,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自由、爱情和生命的追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徐志摩从美国到英国留学的原因
徐志摩前往美国留学的主要原因有:
寻求学术深造:徐志摩渴望拓宽学术视野,提升英语能力和文学素养。他希望通过在美国的深造,获得更系统的教育和更广泛的知识。
追寻理想:徐志摩生性浪漫,向往自由和个性解放。美国作为民主自由的象征,吸引着他的心。他希望在美国寻找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解放的环境。
聆听泰戈尔的教诲:徐志摩非常仰慕印度诗人泰戈尔。当得知泰戈尔将在美国讲学时,他毅然决定前往美国,希望能聆听泰戈尔的教诲,深入了解印度文化和东方哲学。
结交志同道合者:徐志摩在文学界享有盛名,希望在美国结交志同道合的作家和艺术家。他渴望与这些杰出人士交流思想,共同探索文学和艺术的新境界。
徐志摩前往英国留学的主要原因是:
考察教育体系:徐志摩对英国的教育体系非常感兴趣,希望亲身考察和学习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他希望了解英国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学术研究氛围。
完善教育经历:徐志摩认为,在不同国家留学有助于完善教育经历,开阔国际视野。他希望通过在英国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亲近文学大师:英国是莎士比亚、济慈等文学大师的故乡。徐志摩希望通过近距离接触这些大师的故居和手稿,深入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4、徐志摩曾留学欧美对吗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曾留学欧美,先后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
1918年,徐志摩赴英国留学,进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攻读政治经济学。在伦敦期间,他广泛接触西方现代文学和艺术,受到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诗风逐渐转变。
1922年,徐志摩转赴美国留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在哥伦比亚期间,他结识了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和教授约翰·杜威,进一步开阔了文学视野,深受新批评理论的影响。
1925年,徐志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后积极投身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既展现出西方现代主义的特征,又融入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意境,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jpg)
徐志摩的留学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欧美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流派,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精华,并将之融会贯通,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