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赴美留学(徐志摩留学美国本来想回国从事的行业是)
- 作者: 王希柚
- 发布时间:2024-05-21
_1.jpg)
1、徐志摩赴美留学
徐志摩,民国时期著名诗人,于1918年赴美留学。
抵美后,徐志摩入学位于纽约市的克拉克大学,修习政治经济学。留学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洋文化和文学,尤其对浪漫主义诗歌产生浓厚兴趣。
在克拉克大学,徐志摩结识了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并从其作品中深受启发。他开始尝试新诗创作,以白话口语入诗,打破传统格律。
1921年,徐志摩转学至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继续攻读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他结识了英国诗人艾略特,并受到其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
1922年,徐志摩回国,将西方现代派诗歌介绍到中国。他创办《现代评论》杂志,与胡适、周作人等人共同倡导新文学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徐志摩留学美国本来想回国从事的行业是
徐志摩留学美国期间,原本立志回国投身银行界。他于1918年赴美,曾在纽约银行学习,并计划毕业后回国从事金融工作。受家庭背景和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徐志摩从小就对金融业抱有浓厚的兴趣。
在留学期间,徐志摩接触到了文学、诗歌,并深受其吸引。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并开始创作诗歌。1921年,徐志摩在杂志发表《再别康桥》,一鸣惊人,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回国后,徐志摩虽未能实现从前进入银行界的梦想,但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成为新月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徐志摩最初的职业规划并未实现,但他通过对自身兴趣的探索和追求,最终在文学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为中国文学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3、徐志摩从美国到英国留学的原因
徐志摩赴美留学主要有以下原因:
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
徐志摩渴望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追求思想上的自由和个性的张扬。美国以其自由主义和包容性的社会氛围吸引了他的目光。
接受西方教育:
1920年代,中国正处在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徐志摩希望通过赴美留学掌握先进的西方知识和技术,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深造文学:
徐志摩抱有文学理想,渴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学造诣。美国拥有深厚的文学传统和丰富的文学资源,为他的文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逃避现实:
1922年,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并与林徽因陷入感情纠葛。赴美留学给了他一个逃避现实生活困境的机会,让他得以沉淀思緒,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感情。
随后,徐志摩前往英国留学。其主要原因如下:
追求浪漫主义:
英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摇篮。徐志摩钦慕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由奔放和情感细腻,希望在英国寻觅志同道合的文学伙伴。
深造诗歌:
英国拥有悠久的诗歌传统,众多杰出的诗人辈出。徐志摩希望通过学习英国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技巧。
开阔眼界:
英国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徐志摩的留学经历让他接触到了不同文化,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丰富了创作素材。
4、徐志摩去美国留学的原因
徐志摩留学美国的动机是多方面的:
家庭因素: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希望儿子继承家业,但徐志摩志向远大,渴望接受新式教育。父亲的期望与自己的理想产生冲突,促使他寻求留学的机会。
求知欲:徐志摩对西方文化和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过于迂腐,无法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因此,他渴望到海外寻求更先进的知识和思想。
诗歌创作:徐志摩早年在国内已崭露诗歌才华,但他不满当时国内诗坛的传统保守。他认为西方现代诗歌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希望到美国接触和学习现代诗歌理论与创作技巧。
个人情感:徐志摩与妻子张幼仪感情不睦。他爱上了林徽因,但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这段感情让他苦恼不已,希望远赴他乡,寻找心灵的慰藉。
逃避现实: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徐志摩对现实感到不满和失望。留学美国可以让他暂时远离纷乱的环境,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宁静。
.jpg)
徐志摩留学美国的动机包括家庭因素、求知欲、诗歌创作、个人情感和逃避现实等多个方面。这些原因共同促成了他远赴重洋,寻求新的人生体验和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