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批留学生怎么选的(晚清第一批留学生怎么选的学校呢)
- 作者: 李诗施
- 发布时间:2024-05-19
1、晚清第一批留学生怎么选的
晚清第一批留学生的选择是一个复杂且深思熟虑的过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颁布《戊戌变法》推行新政,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当时,选择留学生的标准主要有:
德行端正:留学生肩负着出国学习、振兴国家的重任,因此要求品行兼优、人格健全。
学业优秀:留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学业基础,才能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考试成绩、教师推荐信等成为重要参考。
年龄适当:留学生一般选择14-17岁的少年儿童,既有较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又能形成新的思维模式。
身体健康:出国留学是长期的艰苦历程,要求留学生身体状况良好,能够适应异国生活。
.jpg)
在这些标准之外,还考虑了其他因素:
家庭背景:留学生大多来自官宦、富商等家庭,家境优越有利于支持留学费用。
外语水平:留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以便在国外交流和学习。
专业选择:清政府当时主要派遣留学生学习军事、政法、矿业、铁路等实用技术。
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了第一批留学生人选。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品行,肩负着国家振兴的使命,踏上了出国求学的漫漫征程。
2、晚清第一批留学生怎么选的学校呢
晚清第一批留学生如何选择学校?
1872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留学生出国留学,开启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的新篇章。这批留学生的选择颇有讲究,历经层层筛选和考量。
依据出国名额分配。首批留美学生(幼童)30名,由各省提名,由中央会审后选定。各省根据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分配到不同的名额,如广东、江苏、浙江等大省获得较多名额。
按照年龄和健康状况。为确保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政府规定申请者年龄应在10至15岁之间,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留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体检,不合格者将被淘汰。
第三,重视英语基础。鉴于英语是留学的主要交流语言,政府要求留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由精通英语的官员或传教士担任考官,通过笔试和口试等形式考察申请者的英语能力。
第四,考量家境和品行。政府考虑到留学费用昂贵,希望选择家庭条件优渥、经济负担得起者。同时,留学生的人品和行为也受到重视。主考官会通过调查考察,了解申请者的品行、为人处事等方面。
第五,随机抽签。在经过上述层层筛选后,政府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者进行随机抽签,选定最终出国留学人员名单。
通过这些严格的选拔机制,晚清第一批留学生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他们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在海外求学,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晚清第一批留学生是在什么时期
晚清第一批留学生派遣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
_1.jpg)
当时,清政府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叩关和威胁下,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开始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希望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同治元年,清廷总理衙门奏请咸丰皇帝派遣120名学生赴美留学,并由容闳负责具体事宜。
这批留学生被称作“幼童出洋运动”,他们的选拔标准十分严格,年龄在12-15岁之间,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并经过层层筛选。经过考试和培训后,最终有30名学生于1863年8月乘坐“中国号”轮船启程前往美国。
这些留学生抵达美国后,就读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美国公理教会学校,学习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等课程。他们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历经十年,期间既取得了学业上的进步,也接触到了西方社会的先进思想和制度。
晚清第一批留学生的派遣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开端。他们学成回国后,在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带回的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对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晚清第一批派出留学的人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家危机日益加深,清政府认识到改革变法的重要性。1872年,清政府选拔了一批优秀青年赴美国留学,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官方留学潮。他们被称为“幼童留美”。
这批留学生共120名,年龄均在12至16岁之间,主要来自北京、天津、广州等沿海城市。他们由清政府官员容闳带队,乘坐轮船横跨太平洋,前往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春田镇学习。
在美期间,幼童留美生刻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政治制度。他们接受了正规的中学教育,以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大学教育。其中,詹天佑、唐绍仪、梁敦彦等后来都成为清末民初的重要人物。
留美期间的幼童也面临着重重困难。由于文化差异、语言不通和思乡之苦,他们一度陷入迷茫和彷徨。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成。
回到中国后,幼童留美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担任各级政府官员、工程师、外交官和教育家,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开创了中国留学史的新篇章,为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